2月13日,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共九個部分,包括: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設計圖紙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最基礎、也是最艱巨的一環。我國是農業古國、農民大國,農業農村能否實現現代化,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現代化的質量和成色,更關乎其成敗。黨的二十大重申“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首次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本次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有何看點?如何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強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要求。
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貫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根本問題。新世紀以來,從2004年至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0年以“三農”為主題,體現了“三農”問題“重中之重”的地位。
“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發展,既表明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又表明我國‘三農’工作推進遵循著中央頂層設計確立總體思路和具體方針舉措,各級政府貫徹落實、廣大經營主體和單位行動響應和實施的過程。”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向記者介紹。
在黃祖輝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助推“三農”發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起了頂層設計作用。如文件提出了年度‘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等。另一方面起到了政策推進作用。如文件制定了農業的相關支持政策,出臺農業農村的改革推進舉措等。最后也起到了實踐指導的作用,對于廣大基層干部、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而言,了解和吸收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和精神,無疑會產生明顯的實踐指導作用。”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同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有的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農業農村發展跟不上,大量失業農民涌向城市貧民窟,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工業化和城鎮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
“建設農業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這既是中國這一世界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也是中國建立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農業現代化是農業強國的基石,在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具有基礎支撐性、安全保障性等作用。”黃祖輝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看來,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豐富的、科學的內涵。從要素的構成看,它包括物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公共服務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從核心的內容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農村產業現代化、農民生活現代化、農村文化現代化、鄉村治理現代化和農村生態現代化“五位一體”的有機整體,也就是“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從鄉村進程的角度看,農業農村現代化也可以理解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再加上城鄉的融合發展。
一號文件聚焦守好“兩個底線”、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深化部署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又到一年春耕時,各地區各部門壓實責任,細化春季田管,確保春播面積,強化農資服務,為糧食豐收打好基礎。
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一號文件在第一部分即明確“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并在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五方面進行部署,提出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等明確目標。
過去十年,我國“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穩定經濟大盤、穩預期增信心提供了堅實支撐,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在強調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外,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被明確提出。一號文件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如何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為此,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決策部署,取得了顯著成果。
以2022年為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有效發揮作用,做到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全年超過65%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已經消除了返貧風險,其余的均落實了幫扶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也可以消除風險。”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司長許健民介紹。
不止如此,2022年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278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了133萬人,超過了年度目標任務259萬人。據估算,2022年脫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均繼續高于全國農民的平均水平。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放眼中華大地,綿軟的五常大米、清香的安吉白茶、爽口的贛南臍橙……紛紛茁壯成長為一個個大產業,助推了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號文件在第五部分部署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強調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等。
“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關鍵,而且也是鄉村產業興旺和產業振興,進而鄉村振興的關鍵。”黃祖輝說,對于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在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特色農牧業產業,農旅農文結合的休閑與旅游產業,光、電、水等再生能源產業等,并惠及當地農民。同時,通過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和雙循環戰略的實施,發揮市場在區域協同發展中的作用,并且進一步優化不同區域之間的協作戰略和幫扶機制。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號文件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立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五老”等組成的“五色花”志愿服務隊,開展清理道路沿線垃圾,綠色植樹等活動;修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00平方米,為村民休閑娛樂提供去處;召開溝北村信用村授權儀式會、重陽節孝親敬老活動……在陜西省合陽縣金峪鎮溝北村,建設文明鄉村成為村民們的共識,在村黨組織帶動下,村里生態環境好了,村里風氣好了,群眾的干勁更足了,該村先后獲得“陜西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村”“陜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黨的二十大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號文件對此作出具體部署,既強調物質文明又強調精神文明。
硬件上,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為重點,有力有序推進鄉村建設,著力構建規劃引領機制、風貌引導機制和農民參與機制。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建設,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建設項目。
軟件上,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整合積分制、清單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努力成風化俗。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一號文件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典型的“條塊結合”特征,不只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領域的具體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總動員,部門和地方齊發力。去年底印發的《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提出,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應多方統籌協調,充分注重合力推進的重要性。
在黃祖輝看來,印發《實施辦法》,就是要明確各個部門、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責任與分工,以責任落實推動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這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門責任和地方責任提出了更加具體、明確的要求,有利于建立起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確保鄉村振興扎實穩妥推進。
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強化政治監督,紀檢監察機關鐵紀護航鄉村振興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在部署全年工作時,第一條就是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強化政治監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定位,圍繞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強化政治監督,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廣大紀檢監察干部靠前監督、精準監督,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駕護航,推動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鄉村振興政策多,項目多,容易招來“蠅貪”“蟻腐”。海南省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工作職責,圍繞農村“三資”管理、惠民政策落實以及惠民資金分配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交叉檢查以及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會同縣農業農村局在全縣村居推廣使用數字“三資”監管平臺,對村居“三資”變動情況實行全程動態監管,推進農民宅基地報建各類審批事項線上辦理,實行“村居情即時報”制度,通過數字“三資”監管平臺、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以及數字鄉村平臺等形式公開村(居)情事務,提高了群眾監督的參與度和便捷性。
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紀委監委緊盯“一卡通”強化監督,圍繞人、卡、錢三大重點深入開展監督,目前,共清理整合財政補助項目28個、受益人銀行卡94207張,開展監督檢查28次、發現問題并督促完成整改7個。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鄉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強村公司已擴面至146家,覆蓋217個村,累計承攬工程項目392個、總價達2億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2173萬元,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7.3萬人。
為保障強村公司健康有序發展,杭州市臨安區紀委監委緊盯強村公司規范健康發展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將強村公司監管納入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專項治理和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發揮鎮級紀檢監察組織和村級監察工作聯絡站作用,強化巡察監督聯動效應,將強村公司規范運行作為村級巡察重要內容,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核查,推動強村公司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針對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人員的監督難題,安徽省懷寧縣紀委監委推動構建符合實際的農村“小微權力”規范運行和監督有力的制度機制體系,實行“一人一檔”,村黨組織書記和其他村干部檔案分別由縣委組織部集中管理和鄉鎮(街道)集中保管,推動村干部檔案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嚴格落實村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健全農村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制度和定期報告制度,確保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履職盡職不碰“高壓線”。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