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日韩-色综合色狠狠天天久久婷婷基地-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萬字雄文:預見2023,中國農業趨勢觀察!

文章來源:聚英云農 發布時間: 2023-02-10 10:22:25
閱讀:482 次

一、序言: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

2022年是農業重要的一年。

中國開始向農業強國建設邁進。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提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調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

加快建設意味著農業強國被擺在優先位置,農業發展進程將提速。同時科技、機制創新成為動力,設施、裝備升級成為重點,相關領域將成為項目、資?、政策實施的著力點。

三大領域驅動農業生產變革

我們認為數字技術、自動化、合成生物學三大領域交叉融合發展將驅動農業生產變革。

數字技術: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當前全球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熱潮中,農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機器視覺、機器學習等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正在進?深度融合,數字技術廣泛應?將帶給農業生產帶來一系列變革。相關研究表明數字技術對全要素生產率具有正向促進作?,我們認為農業進入發展新階段,數字技術是提?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驅動力。

自動化:應對?齡化的世界

FAO研究顯?,農業自動化可以通過增強韌性、提?生產力和資源利?效率,以及提?糧?質量和安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發揮重要作?。

我們認為中國已經步入?齡化社會,面對農業勞動力短缺、?齡化等問題,農業自動化將是減少勞動力需求、提?生產力的關鍵。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成本下降等因素影響,農業有望低成本實現自動化乃至自主化。

合成生物學:未來的生產方式

2022年,全球人?突破80億,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將增??近100億。世界銀?認為要在減排溫室氣體和保護環境的同時養活預計到2050年將達近100億的全球人?,世界糧?系統就必須要大幅提?生產能力。

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逐漸逼近農業的生產力上限,同時還面臨土壤衰退、水資源枯竭、極端天氣等嚴峻挑戰。我們認為新興的合成生物學有望助力實現零饑餓、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當前合成生物學在作物育種、微生物固氮、生物制造等方面實現或接近商業化的應用,我們相信合成生物學可能顛覆農業傳統生產模式,并對現有的農業產業價值鏈產生巨大沖擊。

全球風險重塑產業新格局

當今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減緩&適應氣候變化失敗、自然資源危機、地緣經濟沖突等是全球短期和?期將?臨的風險。

我們認為全球風險升級也在推動塑造農業生產和貿易新格局,這種推動力主要體現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供應鏈沖擊上:

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人類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最復雜的挑戰之一。應對氣候變化,將推動農業生產加快向低碳、綠色轉型,從工業經濟逐漸轉向生物經濟。

供應鏈沖擊

地緣政治、新冠大流行、極端天氣等對供應鏈產生了極大沖擊,各國開始重新評估本地化供應鏈,構建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成為發展目標。?當前全球農業仍然?度依賴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與本地化供應鏈?盾凸顯,這推動各國開始尋求生產方式轉變。

展望2023,農食系統變革提速

我們觀察到農?系統的要素、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疊加宏觀環境影響,已經開始驅動整個農?系統加快變革。以下為我們總結的十個變革趨勢:

1. 現代種業爆發在即。種?是農業的“芯?”,種源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種業振興?動受到?度重視。2022年“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名單公布,企業集群初具雛形。在政策?持、市場需求引導與跨學科技術交叉融合等因素驅動下,中國育種科技“彎道超?”大有可為,種業投資爆發在即。

2. 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正當時。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和?質量發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整信號明顯,國四標準實施伊始,農機進入存量升級換代時期,?業整合提速。2022年首個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發布,農機裝備升級將加快,轉型升級正當時。

3. 綠?投入品漸?漸近。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不合理的施?是造成農業?源污染的“源頭”之一,也是農業碳排放主要來源之一。綠?投入品發展步伐在加快:RNA生物農藥商業化提速、微生物肥料產業逐漸形成......替代的轉折點越來越近。

4.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前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生力軍”,農業生產規模化進程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公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式”登上舞臺,供銷合作社擔起為農服務的重任,這些經營主體的合作結合將推動農業生產、流通的深遠變革。

5. 數字農業平臺初露崢嶸。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益凸顯,數字農業平臺正在成為農?的“新農具”。在數字基礎設施完善、生產經營規模化加快、市場需求引導、政策?持等因素驅動下,中國數字農業平臺將迎來重要發展窗?期。

6. 替代蛋?方興未艾。替代蛋?是?向未來的?品。替代蛋?具備生產集約、綠?低碳等優勢,是應對?物短缺、營養不良、氣候變化等挑戰,實現本地化供應鏈、滿?新消費觀念等目標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其具有顛覆現有產業價值鏈的可能,為?品領域初創公司提供了彎道超?的新機遇。

7. 設施農業發展提速。設施農業是多元化?物供給體系重要組成、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現實方案。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內容,設施農業提質轉型加快。

8. ?品供應鏈百花?放。2022年農業?品供應鏈多點開花:冷鏈物流快速增?、預制菜爆發、SaaS乘勢?上......基礎設施?益完善,多種流通模式?向成熟,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9. 社區商業價值凸顯。“完整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城市組團-城市”正在重塑城市結構。菜市場、生鮮超市等被歸為社區商業中基本保障類業態,這將提?農產品終端渠道連鎖化水平和推動城市短?品供應鏈發展,也加快了農產品流通格局的演變。

10. 農業碳中和蓄勢待發。“雙碳”目標下農業綠?轉型成為必然趨勢。2022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圍繞六大任務實施十大?動,這將影響到中國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也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趨勢 1 :現代種業爆發在即

種源安全事關國家安全

種?被稱為農業的“芯?”。中國部分產品核?種源仍依賴進?,農業“芯?”也存在“卡脖?”風險。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仗。

2021年7?,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動方案》,強調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這是繼1962年《關于加強種?工作的決定》印發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對種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種業振興?動受到?度重視,相關部?圍繞著種質資源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扶持等方?構建了全?的配套政策?持體系。

種業政策動向一覽:

2021年3?,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2021-2023年)》

2021年4?,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2021年7?,中央全?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動方案》

2021年7?,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優化調整實施制種大縣獎勵政策的通知》

2021年8?,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

2021年12?,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

2021年12?,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共和國種?法》的決定

2022年1?,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基因編輯植物安全評價指南(試?)》

2022年4?,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2年)》

2022年7?,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

2022年9?,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 提升?動有關專項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2年9?,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

2022年12?,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

種業陣型企業集群初具雛形

企業是種業科技創新的主體。

2022年7?,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通知》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

農業農村部從3萬余家種業企業中遴選出270家優勢企業機構,包括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種業企業機構,構建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種業陣型企業分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和專業化平臺陣型企業,種業陣型企業集群已初具雛形。

“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企業陣型定位:

“破難題”陣型企業要聚焦少數主要依靠進?的種源,加快引進創制優異種質資源,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

“補短板”陣型企業要聚焦有差距的種源,充分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在品種產量、性能、品質等方?盡快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強優勢”陣型企業要聚焦優勢種源,加快現代育種新技術應?,鞏固強化育種創新優勢,完善商業化育種體系。

專業化平臺陣型企業(機構)要在科技創新、?融?持、?業自律、人才培訓等方?發揮優勢,持續為育種創新提供?撐服務。

追趕育種4.0,種業爆發在即

從生物育種發展階段劃分來看,國內外學者通常將生物育種分為四個階段:原始馴化選育1.0階段、雜交育種2.0階段、分?育種3.0階段、智能分?設計育種4.0階段。當前種業發達國家進入育種4.0階段,?中國正處于由雜交育種2.0階段向分?育種3.0階段過渡時期。

中國種業發展離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當前仍處于追趕期。但我們認為在強勁的政策?持、巨大的市場需求與跨學科技術深度交叉融合(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能等)等因素驅動下,中國育種科技“彎道超?”大有可為。我們認為中國種業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未來3~5年種業投資處于投資爆發期。2022年國內種業產業資本投資已然爆發,據統計2022年中國種業發生了20多起投資/并購/IPO事件,涉及資??額超過30億人?幣,較2021年出現大幅增?。我們認為未來3~5年中國種業投資將持續保持?熱,投資方向將圍繞智能分?設計育種技術,包括基因編輯工具、生物育種平臺、育種軟硬件工具等。

未來5~10年種業市場將加速整合。中國種業當前的育種技術路線是統籌兼顧常規育種與生物育種,發揮好常規育種優勢,?好生物育種技術。當前常規育種仍占據主導,但隨著生物育種領域基礎研究不斷創新突破和技術持續迭代升級,生物育種將?益成熟,生物育種的種?市場滲透率將不斷提?。

反觀常規育種市場,在政策上為?勵種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種業監管趨嚴,同時下游需求市場?益集中,大量中?型種企業將?臨危機。綜合分析我們認為未來5~10年種業將處于?業整合期,企業并購加快,種?企業數量將大幅減少,不排除國資背景種企重組為巨頭企業的可能。

生物育種帶來新的協同發展模式。我們認為生物育種不僅帶來技術的創新,可能會產生新的協同發展模式。原因在于國外種業的研發創新主要由少數大型頭部集團壟斷,他們資?雄厚,有能力打造育種全流程的閉環,實現育繁推一體化,?中國種業企業規模?,研發投入少,育種實力不?,產業分工合作可能性更?。

例如海南正在?間鑒定、制種外包服務、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等多個環節探索發展CRO(合同研究組織)模式,以育制種技術為例,由育種方提供育種材料,生物技術企業通過核?技術進?育制種,再交由育種方完成種?商品化,實現南繁育種的產業化運營。

三、趨勢 2 :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正當時

中國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

中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農業農村部數據顯?,2021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8億千?,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03%,??、水稻、??三大主糧的機械化率超過80%,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和?質量發展。隨著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結構也發生深刻變化,農業機械化在區域、產業、品種、環節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盾凸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產業機械化率分別為38.5%、33.5%、41.64%、42.05%,機械化水平提升空間很大。

對此《“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也指明了發展方向,提出“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大力推動機械化與農藝制度、智能信息技術、農業經營方式、農?建設相融合相適應,引領推動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做大做強農業機械化產業群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質?效發展。”

機遇與挑戰并存,智能化轉型升級正當時

中國農機市場空間持續增?。農機工業協會數據顯?,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533.39億元,同?增?7.81%。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2021年中國農業機械?業市場規模為5310億元,同?增?6.6%。我們認為在農業勞動力短缺、政策補貼扶持、規模化經營等因素驅動下,農機裝備?業市場空間將持續增?,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

農業勞動力短缺。隨著中國城鎮化、現代化的加快,農村勞動力?齡化態勢明顯,?壯年勞動力短缺逐漸成為常態,農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機械替代人力?例有望進一步提?。

補貼政策持續扶持。中國從2004年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持續?持農業機械化,農業農村部數據顯?,截?2020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392億元,扶持3800多萬農?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各類農機具4800多萬臺(套)。

我們認為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空間很大,農業機械化正朝著全程全?和?質量發展,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仍將持續。

?標準農?建設。宜機化是?標準農?建設的建設指標之一。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2021年底全國累計已完成9億多畝?標準農?建設任務,還提出探索實踐把永久基本農?全部建成?標準農?。目前已經開始在丘陵?區進?區域性地塊宜機化改造,推進農?彎變直、坡改梯、?塊并大塊等,?標準農?的持續建設將促進機械化發展。

規模化經營加速。中國農業生產規模化的發展進程在加快。數據顯?,2021年土地經營權流轉?積5.57億畝,全國服務總?積超過18.7億畝次,規模化經營有利于機械化水平提?。

產業重?繼續由規模發展轉向?質量發展,智能化轉型升級時不我待。中國農機大?不強,以中?企業為主,數據顯?,截?2019年,全國農機裝備產業企業總數超過8000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700家。

當前農機產品同質化嚴重,我們認為受到補貼政策調整、存量升級換代等因素影響,農機進入存量競爭,?業整合提速。我們預計在下一個農機購置補貼周期內降低低端農機補貼?例、升??端農機補貼趨勢將持續,農機裝備智能化轉型升級正當時:

補貼政策調整導向明確。當前階段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依據是《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意?》強調在補貼標準方?“有升有降”,對薄弱環節所需機具和智能、復式、?端產品測算?例從30%提?到35%,?對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機具品目的補貼額到2023年將其補貼額測算?例降?15%及以下,并將部分低價值的機具退出補貼范圍,推動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的信號十分明顯。

存量升級換代伊始。當前農機行業正處于存量升級換代時期。2022年12?1?起,農機正式實施國四標準,國四要求除了滿?新排放標準,還需要增加后處理裝置,如安裝顆粒捕捉器,衛星導航精準定位以及數據回傳系統等,新一代農機開始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在農機購置補貼方面,各地開始限制國三標準農機產品投檔,同時相關部?表?“推動將?端先進的農機產品,特別是實現國四排放標準的農機產品與一般、常規產品區別開來”,我們認為在下一個農機購置補貼周期向?端先進農機進一步傾斜的可能性很大。

我們對中國農機裝備領域發展有如下看法:

大?智能農機將進入投資爆發期。農機是精準農業生產工具和數據采集的重要載體,是提?生產力,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齡化以及氣候變化等挑戰的關鍵裝備。從發展方向來看,農機朝著智能化、自動化、?人化、電動化方向發展。

2022年5?,中國發布首個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路線圖立?以?人農機為最終產品形態,到“十四五”末期,中國平原地區主要糧?作物將全?普及以導航技術為主、具備自動??能力的智能農機裝備,在集中連?的大型平原地區農場,具備?度自主??能力的智能農機、完全自主??能力的農機將成為作業主力,形成一批商業化的?人農場。此路線圖的發布意味著中國的農業機械智能化水平提升速度將大大加快。

當前中國大?農機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相當差距,需要時間發展、資??持、市場培育和政策扶持,我們認為智能農機將進入投資爆發期,這在資本市場已有所體現,例如2022年,中聯農機完成 2.66 億元戰略融資、中科原動力于2022年完成了兩輪累計超億元融資,濰柴動力也擬分拆濰柴雷沃?創業板上市......

智能終端設備或現爆發增?。智能終端設備包括農業機械導航及智能化控制作業裝置、物聯?監控設備等終端設備。我們認為智能終端設備可能成為農機裝備中出現爆發增?的類別:

農業機械導航及智能化控制作業裝置方?,中國后裝農機機載終端設備空間巨大。農業農村部數據顯?,2021年加裝北?衛星導航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超過60萬臺,出現大幅增?,但總量占?仍較?。?其他機載終端設備目前尚未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僅在部分地區試點安裝。

考慮到農機的使?壽命、投入成本等因素,我們認為當前?對巨大的存量農機市場,后裝農機機載終端設備是實現農機智能化改造的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途徑。政策上也在逐漸加大對智能終端設備的?持力度,提到將安裝定位系統、傳感器等物聯?智能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物聯?監控設備包括農業氣象站、水產養殖水質監控設備等。我們認為物聯?監控設備是完善數據采集體系的重要組件。光、溫、水、氣、土壤等環境數據的持續監測是完善數據采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水產養殖水質監控設備被納入農機補貼目錄,其他大部分農業物聯?技術產品尚未納入農機補貼目錄。

我們認為,設施農業物聯?監控設備有望被逐漸納入農機補貼目錄中。設施農業機器人發展機遇來臨。農業機器人包括施肥、除草、采摘、擠奶等多種機器人。《“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將研制果園除草、精準植保、果蔬剪枝、采摘收獲、分選,以及?于畜禽養殖的喂料、巡檢、清淤泥、清??附著物、消毒處理等農業機器人作為重點。

我們認為在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勞動密集型、經濟價值?、場景較為固定的設施農業將率先采?農業機器人,?目前設施農業的機械化水平較低,發展空間較大。

農業?人機出海步伐加快。農業植保?人機是中國農機裝備領域中少有的全球領導者。

Forest&Sullivan數據顯?,2021年中國農業?人機市場規模為28.63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115億元。國內市場天花板顯現,當前國內農業?人機市場集中度較?,競爭激烈,企業將加快出海步伐,尋找新的增?點。例如極?數據顯?,2022年1??6 ?,極?海外業務同?增?260%。

四、趨勢 3 :綠色投入品漸行漸近

傳統投入品對綠?發展的挑戰

農業發展觀轉變。中國進入農業綠?可持續發展新階段,農業發展觀已經發生變化,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生態優先、綠?發展”成為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理念。相關部?先后發布《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十四五”全國農業綠?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來部署指導農業綠?發展。

傳統投入品對中國綠?可持續農業的挑戰。農業投入品主要包括種?、農藥、化肥、農膜、飼料及添加劑、獸藥等。傳統投入品不合理的施?是造成農業?源污染的“源頭”,對生態環境造成負?影響,對新階段綠?轉型形成挑戰:化肥、農藥過量施?帶來了土壤酸化板結、有機質下降、鹽漬化、微生物菌群缺失等問題;不可降解的農膜也帶來農?“??污染”問題;飼料中的氨基酸、蛋?質等營養物質的較低轉化率也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原因之一。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廣闊

農業?源污染治理,源頭減量任重道遠。當前農業?源污染治理的策略是“源頭減量-循環利?-過程攔截-末端治理”,農業投入品正是農業?源污染的“源頭”,相關研究表明減少來源是農業?源污染控制的關鍵和最有效的策略。

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動方案》、《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來推動實施“源頭減量”,但源頭防控評估和監測等難度大,目前這些問題還未能得到顯著的改善,農業農村部數據顯?,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率為40.2%、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率為40.6%、廢舊農膜回收率為80%。

綠?投入品成為發展方向。綠?投入品包括環保?效肥料、農業藥物與生物制劑等,《農業綠?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十四五”全國農業綠?發展規劃》等均將生物肥料、生物農藥、?效低毒低殘留農獸藥、綠??效飼料添加劑、可降解地膜等綠?投入品作為研發、推?應?重要方向。

綠?投入品:

肥料:?效液體肥料、水溶肥料、緩/控釋肥料、有機?機復混肥料、生物肥料、肥料增效劑、新型土壤調理劑等;

農藥:?效低毒低風險化學農藥、新型生物農藥、植物免疫誘抗劑、害?理化誘控產品、種?生物制劑處理產品等;

飼料添加劑:微生物、酶制劑、?效植物提取物等;

獸藥&疫苗:新型中獸藥、動物專?藥、動物疫病生物防治制劑、診斷制品及工程疫苗等;

地膜:新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制品;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闊。我們認為,基于生物技術的綠?投入品具備環境友好、低碳排放等特點,是傳統投入品較為理想的替代方案。從發展方向來看,生物經濟被視為人類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時代之后的發展新階段,《十四五生物經濟規劃》中提出“重點圍繞生物育種、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農業生物產品。”;

從企業動向來看,農化企業通過投資并購、合作等方式持續布局生物制品,例如2022年科迪華收購了Stoller、Symborg;A股上市公司遠大控股收購陜西?可羅生物等。

我們認為盡管當前傳統投入品仍占市場主要份額(生物農藥約占農藥市場份額的5%,微生物肥料約占肥料總?量的10%),但隨著生物技術突破,產業發展,生物基投入品將對傳統投入品的替代步伐將加快,尤其是對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的替代:

RNA生物農藥商業化提速。資料顯?,RNA生物農藥是利?RNA?擾(RNA interference,RNAi)原理,通過抑制生物體重要功能基因的表達,造成有害生物發育停滯或死亡,進?達到病?害防控的目的。

RNA生物農藥研發較易,開發費?低,價格低廉,使?上具有精準、?效、綠??污染、防控范圍?等特點,政策上中國在《“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中將RNA生物農藥作為優先發展?業,與之相?,化學農藥則?臨監管政策趨嚴、對環境負?影響大、供應鏈中斷風險、碳關稅興起等不利因素,RNA生物農藥?疑更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有研究指出RNA生物農藥商業化瓶頸有二:技術層?(?效 RNAi 靶標基因的篩選、dsRNA的生產成本、dsRNA的穩定性等)、政策監管層?(環境風險評估等)。

如今技術層?已經逐漸取得突破,歐美發達國家政策監管已經趨于完善,商業化進程提速。2022年,Greenlight Biosciences針對?鈴薯甲?的第一種基于dsRNA的葉?生物殺?劑Calantha?已在美國申請登記,有望商業化發布。其計劃到2026年發布7種產品,到2028年將發布9種產品。國內植生優?等企業也取得一定進展。

微生物肥料進入??發展期。資料顯?,微生物肥料現已成為新型肥料中產量最大(占70%以上)、應??積最?的品種。

近年微生物肥料?業在政策推動下發展較快,微生物肥料產業進入??發展期,相關標準體系較為完善,產業已初具規模,相關數據統計顯?,截?2022年9?,中國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約有3300家,年產量超3500萬噸,登記產品有11200余個、產值超400億。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菌菌種質檢中?主任李俊預計未來5-10年微生物肥料產能將達4000萬噸,占肥料總量25%左右,應??積達6億畝以上。

五、趨勢 4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上“前臺”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正在形成

中國農業生產以分散的?規模經營?為主。大國?農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全國?農?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農?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的90%,?農?經營耕地?積占總耕地?積的70%。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生力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主要包括農?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

數據顯?,2021年,全國農業農村部?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391.4萬個,依法登記注冊的農?合作社總數221.5萬家,各類服務組織總數104.1萬個,2021年土地經營權流轉?積5.57億畝,服務?積18.7億畝次,服務?農?8900多萬?。

以農?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正在形成。

轉變帶來的深遠變革

我們認為生產經營從?農?轉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將為中國農業產業鏈帶來深遠變革。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

農業生產規模化進程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分別以土地流轉和服務帶動的方式實現經營規模化和服務規模化,這兩種規模化方式互相補充加快了中國農業生產規模化進程。?規模化是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各種研究表明,規模化有利于提?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數字化、綠?化等發展水平。

上下游流通層級縮短。傳統的農業生產中投入品、農產品流通均顯?出多層級、?鏈條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交易成本”:中國農業生產呈現出零碎化的特征,為銜接零散的?農?形成多層級、?鏈條的流通體系?疑是當前條件下效率最?的。

以?農?生產經營為主轉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交易主體的轉變,將顯著縮減上下游的流通渠道層級,這將對上下游現有流通模式產生顯著的影響,也加快上下游企業的整合。

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2022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公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式”登上舞臺。供銷合作社擔起為農服務的重任,我們認為這些經營主體的合作結合將推動農業生產、流通的變革: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式”登場。一直以來,在法律層?缺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明確界定。2022年12?27?,《中華人?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首次公布,并向社會征求意?。

我們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兼具了農村集體激活資源要素、組織協調、?政動員力等方?優勢以及經濟組織經營方?的能力,這將加快生產經營規模化進程,結合供銷社在社會化服務、產銷對接等方?的能力,有望加速建設暢通?效、貫通城鄉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

供銷社為農服務力量凸顯。供銷社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社會化服務等方?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數據顯?,2020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銷售總額達5.3萬億元,其中農業生產資料類銷售額8667.1億元、農產品類銷售額22205.3億元;全系統農副產品市場交易額為9002.7億元;全系統土地全托管?積3701.3萬畝,土地流轉?積3923.2萬畝,配方施肥服務12350.4萬畝次,統防統治服務11448.9萬畝次,農機作業服務8454.3萬畝次。

我們認為供銷社將在農業生產端、流通端起到重大作?:在生產端主要體現在農資供應和社會化服務(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在流通端,主要體現在物流配送、冷鏈倉儲、批發交易、產銷對接等方?。

六、趨勢 5 :數字農業平臺初露崢嶸

全球數字農業平臺興起

企業爭相布局數字農業。種植者可以通過數字農業平臺整合農場各個運營層?的數據(包括組織管理、財務、?間記錄、土壤、天氣、作物生?模式等數據)以了解農場的整體運營、財務、?間活動和作物表現,助其做出更明智的生產和運營決策,提?效率和盈利能力。

同時種植者可以通過數字農業平臺與其他服務提供商及利益相關方(包括農藝師、零售商、銀?、消費者等)進行整合,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從國際數字農業平臺的發展來看,主要有三類玩家在爭相布局數字農業,他們均擁有自?的數字農業平臺,且已均覆蓋服務相當的?積:

農化投入品企業。主要包括化肥、種?和農藥等投入品企業,典型代表有農化巨頭企業 Syngenta(Cropwise)、 Bayer(Climate Fieldview)、BASF(xarvio)、Corteva(Granular);化肥巨頭企業Yara(AtFarm)、Nutrien(Echelon)、ICL(Agmatix)等。

IT和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典型代表有IBM、Microsoft、Google等企業。例如Microsoft在2015年啟動FarmBeats項目,2019年發布Azure FarmBeats預覽版,允許跨提供商聚合農業數據集。借助Azure FarmBeats可以基于融合的數據集構建人工智能 (AI) 或機器學習 (ML) 模型。

2022年10?,Microsoft宣布開源其AI模型FarmVibes.AI,通過FarmVibes.AI,人們可以構建模型,融合來自?間的多個地理空間和時空數據,獲得關于碳?跡、土壤和水等相關?解。

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設備制造商、軟件服務商、衛星遙感圖像服務商等,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精準農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它們通常側重于滿?某種作物、牲畜等的具體工作場景需要,或開發專??于農業的軟件系統。如農機變量施肥、?人機?防、灌溉系統、農場管理等。典型代表有農機巨頭John Deere(Operations Center)、AGCO(Fuse)、CNH Industrial(AGXTEND);軟件服務商Intelinair(AgMRI)、FarmersEdge(FarmCommand)等。

商業模式多元。數字農業平臺商業模式多元,通常有SaaS訂閱、投入品電商平臺、?融貸款、農業保險、碳市場、市場營銷、經營分成等盈利模式。例如Bayer的數字農業平臺Climate FieldView?集成農場設備、衛星、?間傳感器、灌溉系統、?人機等數據并通過數據科學和預測分析使農?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并為農?提供?融保險、銷售等多種服務,平臺上有70多個合作伙伴。

Climate FieldView?目前采取的免費增值的SaaS商業模式:提供包括免費的基礎版FieldView? Prime以及收費的升級版FieldView? Plus,后者對拜?Plus Rewards??免費,??也可以免費注冊獲得FieldView? Plus一年使?時間。Bayer希望基于Climate FieldView的推?,銷售拜?更多的產品,創造更多客?價值,其已推出多個試點,例如基于結果的定價模型試點(outcome-based pricing)、碳農業試點(Carbon Farming)等。

中國市場迎來發展窗口期

中國數字農業平臺迎來重要窗?期。受制于農業數字化水平、經營規模化程度、經營者年齡、教育水平等因素,當前中國數字農業平臺發展還較為滯后,在2022年,中國數字農業平臺領域出現了融資?額過億的初創公司,鋒芒初露。我們認為在數字基礎設施?益完善、生產經營規模化加快、市場需求引導(ESG、數字?融、碳市場等)、政策?持等因素驅動下,中國數字農業平臺將迎來重要發展窗?期。政府通過項目資?、購買服務等方式,有望成為數字農業平臺應?推?、市場培育的啟動點。

七、趨勢 6 :替代蛋白方興未艾

發展潛力巨大,商業化步伐加快

發展潛力巨大。替代蛋?是從植物、昆?、真菌或通過發酵/組織培養獲得的富含蛋?質的成分,作為傳統的動物性來源蛋?來源的替代方案(陳堅,2022)。我們認為替代蛋?具備生產集約、綠?低碳等優勢,是應對?物短缺、氣候變化、構建本地化供應鏈、滿?新消費觀念的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

關于替代蛋?占據?類份額的預測并不統一,一份整合了Kearney、BCG、UBS、FAIRR等諸多機構預測結果的研究顯?,到2040年,替代蛋?市場份額在40%~50%,替代蛋?發展潛力巨大。

當前全球共有四種主流替代蛋?解決方案:

植物?。以植物蛋?制成的?、蛋奶產品。植物?供應鏈和技術相對成熟,是過去10年融資?額最多的替代蛋?類型。

細胞培養?。細胞培養?是將動物細胞在體外進?培養繁殖,通過給細胞創建適合的生?環境,讓細胞生?成組織。細胞培養?近年獲得資本?睞,融資?額增?較快,數據顯?,細胞培養?2021年融資?額占過去10年融資?額的73%。其上市的障礙主要在于生產成本和生產規模。

發酵蛋?。“發酵” 指以?物或?品原料加工為目的微生物培養。發酵主要包括三大類:傳統發酵、生物質發酵和精密發酵。當前整體商業化程度低,但發展前景被市場看好。

昆?蛋?。包括?蛋???昆?(蟋蟀、?粉?等)和提取的昆?蛋?。其作為動物飼料蛋?來源的發展潛力較大,部分國家的消費者對昆?作為?物來源存在負?看法。

商業化進程加快。替代蛋?商業化主要?臨監管政策、產品成本、生產規模和消費者接受度等阻礙。我們觀察到技術進步在提?替代蛋?的?感、風味等體驗,產品成本在不斷下降,產能瓶頸開始松動。

監管政策方?也在逐漸完善,其中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在前列:2020年12?,Eat Just獲準在新加坡銷售培育雞?,為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培育?類產品;2022年9?,芬蘭?品創新公司Solar Foods研發的氣體發酵蛋?Solein? 獲得新加坡監管部?的批準;2022年11?,Upside Foods的動物細胞培育雞?獲得FDA批準......

中國替代蛋?發展驅動力十?

替代蛋?與大?物觀。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人們消費需求逐漸從“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但中國農業資源稟賦不?,對資源和環境?強度開發、?污染的生產方式難以為繼,要滿?人們的消費需求,就需要提?生產效率和變革生產方式。

相關部門提出“樹立大?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物供給體系。”、“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我們認為替代蛋?正是滿足未來?品需求較具潛力的解決方案。

產業布局機不可失。我們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農業生產向低碳生產方式轉型是必然趨勢。替代蛋?是全球性的發展機遇,其提供了一個突破自然稟賦限制、能夠在任何地方建立蛋?生產系統的選擇,這將對世界蛋?供應格局產生影響,現有的產業價值鏈受到挑戰,全球性的發展機遇出現,產業布局機不可失。

在?品系統轉型期,?品科創公司也存在彎道超?、打破糧商及?品巨頭壟斷的可能。從國際企業動向來看,傳統?品巨頭包括Cargill、Tyson、Hormel、Smith?eld Foods等早已持續布局替代蛋?產業,例如Cargill投資了Aleph farms、Puris、Calysta等替代蛋?公司,推出PlantEver?、RadiPure?等替代蛋?產品。

八、趨勢 7 :設施農業發展提速

多元化?物供給體系重要構成

設施農業是構建多元化?物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按照農業農村部的定義:設施農業是綜合應?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從這個定義來看接近受控環境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 ,CEA)的概念。?義的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植業和設施養殖業。

中國耕地資源緊缺,且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和?途管制制度。設施農業具有生產集約、資源節約、生產效率?、環境可控、抗自然災害能力強等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提供穩定的、周期的農產品供應。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中國設施蔬菜產量占主材總量的30%,設施園藝產業產值超過1.4萬億元,占?耕地不?3%。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樹立大?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物供給體系”,我們認為設施農業是多元化?物供給體系重要組成、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現實方案。

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當前中國設施農業以設施種植業為主,政策在引導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出探索發展植物工?、垂直農場和立體養殖,建設海洋牧場,推進空間立體利?,拓展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從設施種植逐漸拓展?設施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等?業。

設施農業加快提質轉型步伐

我們認為在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全領域突破、以設施和裝備升級為重點的政策背景以及構建多元化?物供給體系、農業綠?生產的發展方向下,設施農業將加速提質轉型:

設施種植改造空間較大。當前設施種植業存在設施落后、機械化、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數據顯?,當前設施結構中塑料大棚占66%,?光溫室占31%,連棟溫室占3%,簡易設施占?較大,也限制了機械化水平提?。

設施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認為政策項目?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將推動設施種植的設施升級、機械化和數字化水平的提?,園藝機器人、設施物聯?設備等市場需求逐漸增加。

都市植物工?、垂直農業機遇來臨。從培養方式來看,設施種植業有土培、水培、氣培等方式;從模式來看,有塑料大棚、?光溫室、連棟溫室、垂直農業等模式。中國設施種植業以土培、塑料大棚簡易設施為主,對作物生?發育的各種環境因?調控能力還很差,集約化程度還不夠?。我們認為在城市短?品供應鏈發展推動下,培養方式更先進、生產更集約的植物工?、垂直農業發展機遇來臨,并有望出現新的經營模式:

城市自給率水平。供應鏈中斷風險提?了大城市對自給率的重視,2022年中央一號?件提到“穩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天津規劃到“十四五”末,通過設施農業建設,全市蔬菜綜合自給率達到100%;北京計劃到“十四五”末期,全市蔬菜自給率將由10%提升?20%。

消費者的轉變。城市居?消費習慣轉變,對有機、?質量、可追溯的農產品更愿意溢價。都市農業、社區?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等概念可能會逐漸興起,空間集約化、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植物工?、垂直農業可能會迎來發展機遇,例如新加坡的Sky Greens、?港的K-Farm、上海光明城市垂直農場等項目。

國外近年也出現垂直農業的新模式和概念,例如瑞典超市Ica Maxi Stenhagen與垂直農業公司Swegreen合作推出店內垂直農場,客?逛超市可以購買新鮮的綠葉蔬菜。美國室內農業公司Square Roots和?品分銷商Gordon Food Service合作開設室內農場,為其提供獲得GAP+認證農產品。

生豬立體養殖智能化提速。在?洲豬瘟影響、設施農業?地政策變化等推動下,近年生豬立體養殖發展較快,新牧?數據顯?,截?2022年10?,各大集團規劃的樓房豬場項目共計60個,涉及2024萬頭產能。

設施養殖在疫情防控、經濟性、養殖效率、碳排放等均有優勢,我們認為隨著畜禽養殖集中度進一步提?,設施養殖規模將繼續擴大,這有利于物聯?傳感器、機器人以及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應?,設施畜禽養殖智能化加快。

深遠海設施養殖前景?闊。水產品具有富含營養、獲取便捷、經濟實惠、生產效率更?,環境影響更?等優點,因此水產養殖被視為是應對饑餓、氣候變化的重要生產方式。

水產品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供給之一,從發展空間來看,中國淡水養殖?積以及水產捕撈增?空間受限,水產品供給保障受到挑戰。我們認為設施水產養殖有望成為水產保供解決方案之一。

綜合發展空間、養殖安全等因素,深遠海養殖尤具潛力。《“ 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將設施化養殖工程列為水產品穩產保供能力提升重大工程之一,提出“?勵開展岸基、近海、深遠海設施化養殖,發展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一批重力式深水抗風浪、桁架式?箱和養殖工船等先進設施裝備。”中國海域資源豐富,有超過300萬平方公?的海域,近年來大型桁架類?箱和養殖工船等養殖設施裝備上發展較快,深遠海設施養殖前景?闊。

九、趨勢 8 :食品供應鏈百花齊放

?速增?,百花?放

按照《重要產品追溯追溯術語》國家標準,?品供應鏈可以定義為:在農產品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所形成的?鏈結構。我們將?品供應鏈分為冷鏈物流、交易市場、?材供應鏈、SaaS?種類型,我們觀察到2022年農業領域?品供應鏈熱鬧?凡,呈現出?速增?,百花?放的發展態勢:

冷鏈物流迎來??發展期。冷鏈物流是指物品在生產、倉儲或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一直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規定溫度下的物流模式 ,其中?品冷鏈占冷鏈總市場規模90%以上。

近年來?品冷鏈物流得益于政策引導以及預制菜快速發展、生鮮電商滲透率提?、乳制品需求增?等帶來的需求提升,迎來快速發展,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場規模快速增?:數據顯?,2020年中國冷庫容量達1.8億立方?,冷藏?保有量達到28.7萬輛,?品冷鏈物流總額達7萬億元,5年復合增?率分別為15.2%、25.7%、20.7%。

我們認為與發達國家相?,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提升空間很大,在政策持續?持和下游市場需求釋放下,冷鏈物流迎來??發展期。展望冷鏈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如下:

集中度進一步提?。中國冷鏈物流市場仍較為分散,但近年集中趨勢凸顯,數據顯?冷鏈百強市場占?從2016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20年的18%,我們認為物流?業的規模效應明顯,未來冷鏈物流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

標準化加快。?品冷鏈貨種眾多,缺乏相關標準不僅提?了農產品的運輸損耗,還降低了?業運輸效率,2022年3?,兩項果蔬類周轉箱國家標準發布,標準化步伐加快。

數字化供應鏈。當前中國冷鏈物流?業數字化水平較低,近年來,冷鏈物流企業紛紛發力數字化供應鏈建設,冷鏈物流數字化不僅提升了冷鏈物流質量,還能有效提?運營效率。

交易市場持續轉型升級。交易市場主要包括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電?商務等。

批發市場轉型。批發市場所屬性質特殊,批發市場中50%以上屬于國有性質,兼有提供公共基礎設施服務的功能屬性,我們觀察到批發市場發展的?種轉變趨勢:定位上,公有制批發市場正在向公益批發市場轉型。

2016年商務部制定印發了《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試?)》,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指政府以股權投入方式參與建設改造,提供平價或微利公共服務,滿?社會公共利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上,集團化批發市場轉向供應鏈服務商。集團化發展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典型代表有新發地、深農批、地利集團等。

以地利集團為例,地利集團擁有10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現在致力于成為?品流通服務與供應商,業務覆蓋農產品種養殖、集采加工、農批市場建設運營、現代倉儲物流、生鮮零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功能上,由集散中?轉向農產品流通服務。傳統批發市場的主要起集散中?作?,如今大型批發市場出現“三流分離”(物流、信息流、資?流)跡象以及“貨不進場”等交易方式,逐漸向農產品流通服務發展,新型的農產品流通中?更多地是農產品物流、倉儲、分揀、加工功能集中區。

例如,深圳海吉星批發市場周圍則已經形成了?積達1500畝的?于農產品分揀加工和物流配送的區域,是海吉星交易區的3倍。經營上,批發市場開拓線上渠道。疫情推動下,批發市場開拓線上步伐加快,部分批發市場上線了在線采購銷售服務平臺。

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進社區。農貿市場是生鮮零售中重要的環節,目前,線下買菜仍然是中國消費者購買生鮮產品的主要渠道。在疫情推動、政策引導下農貿市場加快進?標準化改造步伐,同時離社區更近。

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相融合,下沉鄉鎮和社區。線上電商平臺也在努力向線下延伸,并圍繞社區進化出多種業態,同時下沉到鄉鎮的步伐也在加快。

?材供應鏈正當風?。?材供應鏈主要包括?材加工、包裝、配送等環節。近年?熱的預制菜正是?材供應鏈的加工環節部分。我們觀察到?材供應鏈企業有如下趨勢:

深入加工。過往?材供應鏈企業主要以配送?菜、凈菜等初級加工品為主,隨著消費者習慣、餐飲?業需求轉變等因素推動下,?材供應鏈企業紛紛進入預制菜加工環節,甚?為客?提供定制化的加工方案。

布局上游。為保障原材料供應穩定和降低成本,?材供應商開始通過產地直采等方式布局上游基地,甚?提供標準化生產指導等服務。

數字化供應鏈。頭部?材供應鏈企業均在推動數字化供應鏈建設,數字化供應鏈幫助企業提?反應能力、提升履約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實現精細化管理。據彩?鮮數據顯?,其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整體上可為城市服務商優化約10%的人力成本。

全渠道競爭。傳統?材供應鏈企業主要服務于?堂、餐飲、商超等B端客?,隨著向C端滲透趨勢、預制菜玩家繼續涌入,競爭烈度將進一步上升,布局全渠道將成為趨勢。差異化服務模式。隨著各路玩家相繼涌入,市場增?放緩,同質化競爭在所難免,聚焦于區域性市場、細分市場、特?單品供應鏈、提供供應鏈?融等差異化服務模式將出現。

SaaS乘勢?上。當前?品供應鏈SaaS發展較為滯后,主要集中在餐飲端,近年來在流通端的SaaS平臺有所增加,獲得市場關注,例如服務?材配送企業的SaaS企業觀?科技在2022年5?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想從批發市場作為切入點的生鮮一站式SaaS服務商觀妙科技在2022年10?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我們認為農業數字化、標準化水平提升將推動SaaS發展,未來在生產端、農資端SaaS有望迎來爆發。

演變加快,?向現代

農業數字化加快。我們觀察到?品供應鏈中銷售端、流通端的數字化建設如?如荼,這將逐漸推動上游生產端的數字化,農業數字化加快向全產業鏈滲透 。

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正在形成。我們觀察到農產品流通層級正在縮減,標準化步伐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在不斷完善,流通效率逐漸提升,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正在形成:在生產端,供銷社與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將解決“最初一公?”;在流通端,批發市場、?材供應鏈企業共同構成流通“大動脈”;在“最后一公?”,餐飲店、便利店、菜市場等業態逐漸進入社區,連鎖化水平不斷提?。

十、趨勢 9 :社區商業價值凸顯

社區商業崛起

社區定位重要性?益凸顯。居住社區是城市居?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如今“完整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城市組團-城市”正在重塑城市結構。建設完整居住社區被視為根本上解決“城市病”問題的路徑。

承載著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標,為社區居?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厚望。從規模來看,完整居住社區規模以居?步?5-10分鐘步?可達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原則,單個居住社區0.5-1.2萬人?規模。

“完整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城市組團-城市”相關政策一覽:

2018年7?,住建部印發《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十五分鐘、十分鐘、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及居住街坊取代了之前沿?的居住區、居住?區、居住組團的概念

2020年7?,國務院印發《關于全?推進城鎮?舊?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

2020年8?,住建部等13部?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動的意?》

2021年4?,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質量發展的意?》

2021年5?,商務部等12部?印發《商務部等12部?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生活圈建設的意?》

2021年5?,自然資源部印發《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

2021年7?,商務部等11部?印發《城市一刻鐘便?生活圈建設指南》

2021年8?,商務部印發《城市商圈建設指南(征求意?稿)》

2021年11?,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齡工作的意?》

2022年1?,住建部印發《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指南》

2022年1?,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2022年10?,住建部、?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社區商業增?潛力巨大。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范圍內居?為服務對象的,以便?、利?,滿?和促進居?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的體量一般在3萬平方?以下,輻射3KM以內本地居?為主。

中國社區商業逐漸興起,統計顯?,2021年3-5萬㎡的增量商業占?達23.87%,較2020年增?3.82%,增幅最為顯著。有數據指出美國商業地產產品結構中,平均5萬方左右以下的?體量商業數量占?已經超過九成,總體量占?也近?成。

另外目前在歐美國家,社區商業占據社會商業總?出的60%以上,整體??,中國社區商業數量和經濟體量上增?空間很大。我們認為在政策引導、消費者習慣轉變等因素驅動下,社區商業市場空間將持續增?:

政策引導。完整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相關政策旨在規范各個尺度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商業服務設施以及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引導各種商業業態進社區,要求服務半徑在步?15分鐘左右范圍內,滿?居??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需求。

在政策引導下,社區商業建設將加快,業態將更加完善。消費習慣轉變。疫情影響下,消費者的?理和習慣正在改變,對便捷性、即得性和體驗性消費的需求?益增?,更加偏好即時零售等線上線下融合的社區化消費場景。

企業積極布局。在政策引導、客?需求變化等多個因素的推動下,近場化成為零售?業的大趨勢。近年零售?業積極圍繞社區布局,出現社區團購、?人零售、O2O等多種模式。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1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數據顯?,2019年樣本企業社區型便利店占?為30.4%,到2021年增??58.7%。

推動重塑農產品流通格局

我們認為社區商業發展將推動重塑農產品流通格局,產生如下影響:

農產品供給渠道更加多元。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渠道中,菜市場、超市占據了主要份額。《城市一刻鐘便?生活圈建設指南》將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生鮮超市(菜店)、前置倉等歸為基本保障類業態分類中。隨著社區商業的發展,多種業態涌現,社區菜市場、生鮮便利店等有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終端農產品供給渠道更加多元。

終端渠道連鎖化水平提?。疫情發生以來,社區便利店、超市等業態有力保障了人?群眾生活和市場供應,商務部發??持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同時?勵商貿分銷企業、電商平臺等對夫妻店、?商店等傳統店進?改造提升,成為供應鏈驅動型的連鎖便利店,在供貨配送、營銷推?、品牌標識、信息化系統管理等方?提供統一服務。我們認為這將提?農產品流通終端渠道的連鎖化水平,物流將更加集約化。

推動短?品供應鏈發展。受到供應鏈中斷影響,大城市的“菜籃?”自給率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據研究,我國城市居?平均約75%的時間在居住社區中度過,到2035 年,我國有約70% 人?生活在居住社區,城市供應鏈彈性顯得愈發重要。

我們認為隨著生產端集中度提?,終端連鎖化提升,城市的農產品流通層級將縮短,本地化、區域化的短?品供應鏈得到重視。例如天津計劃到“十四五”末全市蔬菜綜合自給率達到100%;北京計劃到“十四五”末期全市蔬菜自給率將由10%提升?20%。加上消費觀念的轉變,垂直農業、都市農業、社區?持農業 (CSA)等模式、生產方式可能會成為城市短?品供應鏈的一部分。

十一、趨勢 10 :農業碳中和蓄勢待發

氣候變化下的中國農業減排固碳

中國的“雙碳”目標與農業碳排放。中國在2020年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中使?的“碳”是指二氧化碳當量(CO2e),包括所有溫室氣體(GHGs)。

農業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數據顯?,2018年中國農?系統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其全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8%。

農業主要排放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三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主要來自能源消耗(農業機械等);甲烷(CH4)主要來自家畜反芻消化的腸道發酵、畜禽糞便和稻?等;氧化亞氮(N2O)主要來自化肥使?、秸稈還?和動物糞便等。

測算顯?,2019年中國農業碳排放總量為94067.21萬噸,其中,農業能源利?、農?物資投入、水稻種植、畜禽養殖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所導致的碳排放量占?分別為14.21%、26.38%、25.95%和33.46%(?云等,2022)。

中國農業減排固碳路線。2022年7?,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方案》明確通過六項任務和十大?動,并提出到2030年農業農村發展全?綠?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農業減排固碳路線:

重點任務:

種植業節能減排

畜牧業減排降碳

漁業減排增匯

農?固碳擴容

農機節能減排

可再生能源替代

重大?動:

稻?甲烷減排

化肥減量增效

畜禽低碳減排

漁業減排增匯

農機綠?節能

農?碳匯提升

秸稈綜合利?

可再生能源替代

科技創新?撐

監測體系建設中國農業碳中和的產業機遇

我們認為,“雙碳”目標下農業綠?轉型成為必然趨勢,這將影響到中國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為產業帶來新的機遇。結合中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路線、碳來源結構以及技術發展階段,我們認為有以下產業機遇:

生物育種。利?生物育種技術不僅可以提?育種效率、提?作物產量,可以提?營養吸收效率、抗病?害能力,減少化學投入品使?。例如水稻種植排放了相當的溫室氣體,可以通過生物育種改善水稻氮肥利?效率,2021年中國科學家成功鑒定水稻氮?效基因,將這一氮?效變異重新引入現代水稻品種,在氮素減少的條件下,水稻氮肥利?效率可提?20-30%。

生物基投入品。農?物資投入也是碳排放主要來源之一。使?生物農藥、生物化肥等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化學投入品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可以降低碳排放。例如RNA生物農藥對環境?乎?影響,綠?安全精準?效;微生物肥料可以修復土壤,通過固氮菌劑還可以減少碳排放;生物飼料添加劑還可以降低畜牧業甲烷排放,例如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于奶牛甲烷減排的飼料添加劑Bovaer?在2022年3?已獲歐盟批準上市。

保護性耕作機具。保護性耕作是一種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免(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體系。能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墑抗旱能力。中國東北黑土區?臨土壤侵蝕與退化,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動計劃(2020—2025年)》推?保護性耕作技術,但當前中國尚缺乏?性能的免耕播種機及覆蓋耕作機具。

數字農業平臺。利?衛星、傳感器等從現場收集數據和分析可以使農?對土壤養分、氣象情況、病?害、作物健康等有更全?地了解,并根據農藝指導,可以減少投入品施?量,保護土壤并提?產量。同時數字農業平臺和碳衛星等數據整合,也可能成為碳排放監測、計量?段的補充。

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植、設施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等,設施農業具備生產集約、資源利?效率?等特點,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替代蛋?。替代蛋?具備生產集約、綠?低碳等優勢,是應對?物短缺、氣候變化、構建本地化供應鏈、滿?新消費觀念的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其具有顛覆現有產業價值鏈的可能,為?品領域初創公司提供了彎道超?的新機遇。

碳市場。受到農業生產主體分散、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不完善等因素限制,農業碳市場發展較為遲緩。2022年中國農業碳市場發展取得一些進展:2022年5?,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在廈?成立,可提供農業碳匯開發、測算、交易、登記等一站式服務;2022年11?,衢州發布全國首個農業碳排放核算與評價地方標準,率先建立基于農業生產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我們認為隨著綠??融的發展、農業碳市場的進一步成熟,農?有望獲得更豐富的綠??融服務(綠?信貸、綠?保險等),減排固碳也可能成為農?增收的新來源。

作 者 | 黃桂恒 張善奎 李喜明 林國發 楊三

來 源 | 布瑞克咨詢

聚英云農logo
郵箱:service@juyingele.com
電話: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金隅嘉華大廈B座412室
聚英云農微信 官方微信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国内一区亚洲综合图区欧美|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jizz免费在线影视观看网站| 欧美黑人粗暴多交高潮水最多|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一卡二大卡三卡免费|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4区|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欧洲videos|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国产jizzjizz视频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游戏| 女性自慰aⅴ片高清免费|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