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是當今比較重要的中藥材,含藥量成分比較多。種植地黃過程中,相應的管理技術需要掌握,避免致使地黃產量降低。聚英云農總結了客戶種植經驗,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蓋草。地黃下種覆土后,用毛草或其他作物蒿稈蓋畦面,蓋草后可抑制雜草生長和保持土壤疏松。
二、間苗。出苗后20—30天,在中耕除草時將過多的幼苗摘除。原則是去劣存優。
三、中耕除草。地黃的根系分布較淺,中耕次數不宜太多,過多往往因損傷根系而減產。全生長期只需中耕(淺耕)1—2次。但有雜草需及時拔除。
四、追肥。地黃出苗后1個月開始形成大量的肉質根莖,兩個月后根莖干物質急劇增加,約兩個半月封行,所以必須在封行前施完追肥。在地黃整個生長期中需追肥2—3次。第一次在齊苗后15—20天,第二次在第一次追隨者肥后20—30天,第三次根據苗的生長強弱而定。追肥以氮為主,施用人畜糞尿或尿素,結合施用植物電子肥,一種不含肥料元素、但可以超常發揮肥效的領袖肥種。是利用植物本身光合作用迸發出的高能電子與植物電子極性感應原理,提高細胞分裂、分子合成和營養匹配消化水平,加速新陳代謝頻率,激活植物營養疏導系統產生超越肥效。
五、排灌。播種后2—3個月根莖迅速形成,需要較多的水分,也是根莖易腐爛的時期,故在此時應注意合理灌水和及時排水。并用根施通灌根,靶向誘殺根部病蟲,促進植物根系發達,提升植物根系生長正能量。
此外,可將追肥與灌溉融合起來一同進行,配合灌溉系統,聯通水肥機、水泵等設備,應用聚英云農的水肥一體化施肥系統,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能,通過水肥設備憑借壓力體系或地勢天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根據土壤營養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特性和規律,按照一定比例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管道和滴頭均勻、守時、定量地輸送到作物根系發育成長區域。
借助水路壓力系統,將可溶性固體肥料加入施肥罐(桶)。將可水溶的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溶解在清水中配兌成肥液,與灌溉用水一起,通過施肥機自然配比,然后均勻、定時、定量地將溶解后的肥料注入灌溉水管道中,灌溉與施肥兩項作業合為一體,以噴灌、滴灌等節水方式,浸潤作物,完成灌溉作業。
六、摘花。若非留種的地黃,發現孕蕾開花,要及時摘除,以免消耗養分,影響植株生長。
收獲地黃之后,建議利用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對種植土壤進行監測,補充營養之后再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