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山西省鄉村振興局傳來消息,2023年,山西省將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緊盯鞏固成果、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四項”任務,采取“五種”方式,打造“六大”平臺,不斷推動鞏固脫貧成果再上新臺階、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用機制化方式鞏固脫貧成果。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緊盯脫貧不穩、邊緣易致貧、突發嚴重困難戶等重點人群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重點區域,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堅持日常排查、重點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結合,針對性開展幫扶,做到監測快、幫扶準、責任實、退出嚴,進一步提升山西省監測對象占比。完善“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動態化保障機制。緊盯“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重點領域,實行精準化監測、常態化排查、動態化保障、機制化鞏固、責任化考核,持續鞏固提升保障水平。落實脫貧人口增收長效機制。緊盯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這項重點指標,筑牢產業就業兩大支撐,持續推動落實支持脫貧人口增收30條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不斷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穩定在98萬人以上,光伏公益崗總量保持30萬個,就業幫扶車間達到2000個以上。提升防返貧幫扶政策制度體系。緊盯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重點環節,健全監測網、織密政策網、筑牢幫扶網,防范化解因病、因學、因老、因災、因疫、因就業不穩、因意外事故等返貧致貧風險,全生命周期鞏固脫貧成果。
用產業化方式促進鄉村發展。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圍繞“特”“優”戰略,堅持政府倡導、市場主導,加大銜接補助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脫貧群眾服務好、帶動好。抓好縣域經濟發展項目。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重點提升縣城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繼續實施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在云州、岢嵐、汾西3個縣開展轉型綜改牽引性集成改革試點,給予銜接補助資金傾斜支持。抓好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以增加經營性收入為重點,支持集體經濟收入低于10萬元的3000多個行政村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的產業項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抓好特色產業基地項目。以重點幫扶縣和整體推進縣為重點,支持發展一批鄉村特色產業幫扶基地,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加快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抓好庭院經濟發展項目。以脫貧戶和監測戶為重點,支持發展一批高質量庭院經濟,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和效果顯著的縣給予獎補。抓好現代鄉村服務業項目。深入開展養老服務、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文化服務、就業服務、愛心超市服務、環境衛生服務、種植養殖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假期校外課堂服務十項服務。
用項目化方式推進鄉村建設。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以村莊規劃引領鄉村建設。加強頂層設計,根據國土空間布局,將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鄉融合類、保護開發類等不同類型,明確村莊布局分類,推動有條件、有需求的村完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扎實開展鄉村建設信息采集和錄入工作,為鄉村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建立鄉村建設項目庫,堅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優先解決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以示范創建帶動鄉村建設。配合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協同推進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試點PPP項目,突出三晉特色和鄉村特點,著力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類、紅色基因類、傳統文化類、自然生態類、文旅康養類等具有晉風晉韻特色的美麗鄉村。以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建設。加大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引導農民開展戶內改廁。加強農村公廁建設維護。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村莊為重點,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及時清運處置。聚焦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重點區域,持續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等影響人居環境突出問題。以重點工程推進鄉村建設。發揮牽頭作用,組織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好農村道路安全暢通、供水保障、清潔能源建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農房質量安全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八大工程”,有效提升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逐步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用系統化方式加強鄉村治理。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持續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和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項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持續推進農村康養示范工程。在11個市各選擇一個示范縣,給予銜接補助資金傾斜支持,開展集中養老、居家養老、互助養老等康養服務,重點解決農村養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半勞力和弱勞力就地就近就業等突出問題,打造暖民心、得民心、惠民生工程。持續推進數字鄉村示范建設。推動實現全省行政村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抓好數字鄉村示范村創建,加大鄉村e鎮培育建設及帶頭人培訓力度。用好全國防返貧監測網,建立村集體經濟項目超市,深化拓展消費幫扶超市,管好愛心超市“一網三超”推進鄉村治理。大力推進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積極推行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探索山西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用社會化方式凝聚攻堅合力。進一步完善“六大平臺”,推動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拓寬鞏固銜接新渠道,完善智庫平臺。實施“百校聯百縣興千村”和產業顧問組支持脫貧縣產業發展行動,發揮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用,“政產學研”一體推進鄉村振興。完善融資平臺。加大力度實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和富民產業貸,聯合金融部門加大鄉村振興領域信貸投入。完善保障平臺。強化農產品災害險、價格險保障水平,對收入低于監測標準的易返貧致貧對象實施防貧險補差。完善幫扶平臺。激發駐村幫扶隊伍力量,強化國有企業結對幫扶,深入開展民營企業“千企興千村”活動。完善招商平臺。開展項目推介、項目對接、項目招商等活動,增強“造血”功能。完善消費平臺。深化拓展“五進九銷”,承擔“五進”任務的單位食堂、內部商超與脫貧地區建立定向采購合作機制,鼓勵民企“以購代捐”“以買代幫”采購脫貧地區產品,凝聚各方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