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重慶市大足區的大足黑山羊保種場,每只羊的耳朵上都戴著一個黃色的耳標。“這些5G智能電子耳標就是黑山羊的‘身份證’,記錄著它們的血緣關系以及各生長階段的指標數據。”保種場負責人對記者說,這些數據可用于保種選育,確保大足黑山羊種群遺傳基因的純正。
“智能化手段大大提升了養殖管理效率。”該負責人說,以前養殖場的工作人員需要整天巡舍,一人最多能管理200只黑山羊。現在通過智能化管理,人均養殖量提高到了3000只。
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20年,重慶市大足區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為保障黑山羊保種保育工作,大足黑山羊保種場引入了“5G黑山羊智慧養殖平臺”。利用5G網絡、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對保種場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對存欄量、育種繁殖指標、羊群生長狀況等各類數據的實時掌握。
如今,大足黑山羊已成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品種之一,其高繁性能在全國山羊品種中名列前茅,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成為重慶丘陵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不只黑山羊,技術賦能下,智慧桑蠶也讓當地桑農走上了致富路。
在大足區中敖鎮的智慧蠶桑指揮中心,從電腦上就能清晰地觀察桑蠶啃食桑葉的畫面,遠程調控蠶房里的空氣溫度、濕度,實現桑園遠程自動化灌溉等功能。
“養蠶是重慶地區傳統產業,近年來,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當地結合產業特點打造了蠶桑全產業管理云平臺,對傳統蠶桑養殖進行產業智能化升級。”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大足區智慧蠶桑種植產業已覆蓋當地17個村,累計發展標準化桑園14000畝,還帶動了科普旅游等蠶業資源綜合開發,提升了當地農民收入。
此外,在北大荒,智能農機在田地里馳騁縱橫,實現無人翻地、無人加肥、無人收獲;在山東,智能傳感器24小時監測大棚溫濕度,種植大數據指導農戶及時調整種植環境、精準滴灌……隨著5G等技術的發展應用,帶動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智慧農業的道路越走越寬。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現有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數字技術也成為“新農資”,推動智慧種養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把智慧農業作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主攻方向,聚焦行業發展需求,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下一步,要從智慧種業、智慧農田、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能農機和智慧農墾等方面全面突破,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