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酉陽是全國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把鄉村振興作為最大潛力,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最高境界,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徐徐展開,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守好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穩住三農工作戰略后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我們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堅持鞏固住再往前走,緊盯重點群體、重點區域,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建立“月調度、月排查、月比拼”機制,實現了“兩高于一守住”。“動態監測+精準幫扶”消除返貧風險。把強化監測幫扶作為防止返貧的關鍵舉措,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三大行動,采取“農戶自主申報+干部全覆蓋走訪+大數據管理”方式動態監測,對務工不穩定農戶、患大病重病對象、殘疾人家庭、低保對象、多子女家庭重點關注,對監測對象“一人一策”精準幫扶,對“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富民產業+穩崗就業”拓寬增收渠道。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抓實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2.7%。牢牢把農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農戶發展“小產業園、小加工坊、小經營部、小農家樂、小民宿店”“五小經濟”,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增長18%。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落實外出務工一批、公益崗位一批、產業帶動一批、園區吸納一批、返鄉創業一批“五個一批”,脫貧人口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11.6%。“組團協作+社會幫扶”推動資源下沉。致公黨中央、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山東東營、重慶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重慶市江北區等各類干部扎根酉陽、傾情幫扶。開展“三回三講三干”,引導退休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回戶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深入群眾講模式、講市場、講未來,堅持黨員帶領干、能人帶頭干、群眾跟著干。開展“百企百業百技”進村行動,121家企業到鄉村發展產業,106名技術員開展技術指導,137個業主在鄉村布局業態,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資源“上山下鄉”通道全面打通。
激活生態人文增收引擎,推動三產融合強村富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堅持把產業作為鄉村發展的基礎,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探索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農產品加工業、電商物流業“四大課題”,破解分散資源難統籌、社會資本難進入、生態資源難變現、農產品價格難提升“四大難題”,走出一條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發展新路。做優山地農業,讓“綠葉子”轉化“金葉子”。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擦亮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金字招牌,構建以油茶為主導的“1+9+X”山地農業產業體系,建成各類特色產業基地140萬畝,累計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25家、縣級53家,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1個,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入選全國油茶重點縣、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做精山地旅游業,讓“過境游”升級“過夜游”。凸顯唯一第一,打造獨特賣點,大力推進創A增星,累計創建國家級旅游品牌16類70個,構建“一域兩帶三十景”旅游空間布局。打造節會品牌,成功承辦2022中國武陵文旅峰會、首屆桃花源文化藝術季、武陵山原生民歌大賽等全國性、區域性活動。做優服務質量,打造景點直連線、景區大環線,做大“后備箱”經濟,實現旅游綜合收入、游客人均消費“雙提升”。1-10月,接待游客197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5%、25.8%。做大農產品加工業,讓“大山貨”變身“搶手貨”。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加大油茶、茶葉、青花椒、中藥材等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力度,打造名特優農產品供應鏈,把農產品加工做出泉涌態勢,累計培育農產品加工主體1261家,建成市級加工示范企業9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創建涉農品牌158個,酉陽茶油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聯系指導名錄。打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鏈條,與京東、老撾分別合作建設智能供應鏈物流港中心、進出口綜合保稅倉,實施“酉云·滿天星”農村電商計劃,培育電商億元級企業2家、千萬級10家、500萬級20家。
擦亮內外兼修美麗底色,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續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實現“顏值”“氣質”雙提升。打好公共服務“底子”。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往村覆蓋、向戶延伸,全縣財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領域。全力打造西部教育強縣,爭創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深化縣鄉村醫院等級創建,推動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創建三級醫院,李溪衛生院獲評全國鄉鎮衛生院500強,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達100%。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5%以上,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面覆蓋。扮靚人居環境“面子”。保持鄉村大美,對270個村高標準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尊重保護村莊原貌,強化內在功能,以“繡花”功夫推進微改造、精提升,守好鄉愁鄉韻,唱響田園牧歌。擦亮鄉村底色,對高山深山實施“人房雙減”,對種植養殖實施“藥肥雙控”,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千村宜居”創建和農村人居環境成片整治,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面覆蓋,城鄉一體化收運處置體系全面建立。增進綠色惠民,發展抽水蓄能、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推進200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讓綠水青山變成更多金山銀山。探索鄉村治理“路子”。探索開展鄉村治理“六個三”,編好村莊規劃、產業規劃、農房規劃“三個規劃”引領鄉村發展,用好鄉村規劃師、鄉建工程隊、鄉賢新農人“三類人”賦能鄉村建設,抓好村集體土地、農民承包地、閑置宅基地“三塊地”推動農村改革,建好村級大院、鄉村書院、農家庭院“三個院”打造鄉村空間,堅持大事政府辦、小事村社辦、私事自己辦“三件事”實現鄉村善治,做到讓干部生活在群眾中、讓群眾活動在組織中、讓組織扎根在鄉村中“三個在”走好群眾路線。厚植以文潤民“里子”。以精神引領和文化浸潤為鄉村點睛鑄魂,建好用好3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7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域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68.9%。深入挖掘278個村(社區)文化內涵,編纂酉州村莊志,41個中國傳統村落、35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重塑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脈,入選全國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建好鄉村文藝傳承隊伍,建成非遺傳承所11個,打響“我們的村晚”“我們的村歌”“我們的村運”等鄉村文化品牌,打造精神富有縣域樣本。
開啟共富鄉村示范建設,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們以花田鄉何家巖村為示范,同步在5個資源優勢村探索建設共富鄉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自己干,自己的資源自己賺”共富鄉村新路,探索經驗在全國政協“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2022年度協商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入選重慶市探索性創新性改革案例。突出農民收益,創辦共富鄉村合作社。堅持利潤留給農民、成本回歸集體,全過程體現農民主體性。組建資金池,融通政府產業投入資金、社會資金、捐贈資金、銀行貸款四筆資金,農民只用土地或房屋入股,打造了具有功能性支撐的七大新業態。阻止薅羊毛,資金共同管、經營自己做,改變“企業賺錢、農民保底”現狀。主張嵌入式,選擇農民廚房餐廳或1-2間客房進行嵌入式改造,改造后客房價格由原來40元提高到380元。突出陪跑賦能,培育農村職業經理人。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干部陪伴,讓農民把鄉村資源運用好、管理好,實現專業帶動、自己動手、跨越發展。選好本村能人培訓,培育本土職業經理人1名、成員3名,持續提升市場運營和對接能力。選好專業機構陪跑,推動共富鄉村合作社市場化、實體化,待運營成熟后逐步退出。選好駐村干部陪伴,督促引導農民增強內生動力。突出聯接城鄉,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打通市場鏈接通道,推動快遞進村、產品出村,發展直播帶貨、社區電商,建立產銷對接系統。打通深度體驗通道,開發服務小程序、鄉村智慧導覽地圖,對合作社實行“一卡通”,全過程智慧化管理。打通鄉村治理通道,打造鄉村治理平臺“數字大腦”,建立“一老一小”全過程智能看護體系、疫情防控社區排查體系、防返貧監測體系,何家巖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