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農業有害生物災害多發、頻發和重發的地區,農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一直制約著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植物保護是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的重要手段,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作為植保防治減災的基礎,擔負著為決策病蟲防控策略提供情報信息指導的重任。近年來,廣西進一步健全完善農作物病蟲監測預報體系,強化病蟲監測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大力推進病蟲監測信息化建設,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指導工作提質增效,實現了“蟲口奪糧”保豐收,促進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據統計,近年來廣西年均指導開展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面積約2.87億畝次,挽回損失約1122.6萬噸,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推進病蟲監測預報標準化建設。農作物病蟲監測預報是植保工作的基礎,具有顯著的公益性和專業性。一直以來,廣西依托國家植保工程和區域站等項目,夯實植保基礎,完善病蟲測報體系,廣西建有自上而下的三級農作物病蟲監測預報體系,其中,全國測報區域站42個、廣西專業測報站85個,承擔廣西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系統監測預報任務。統一規范的病蟲監測調查技術是確保病蟲發生信息高效處理、系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提高病蟲監測預報準確率的重要手段。廣西壯族自治區植保站在開展病蟲系統監測調查,掌握病蟲發生流行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攻關研究,制定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測報調查規范,細化明確和規范病蟲監測調查內容方法、信息報送等,提高病蟲監測調查的通用性和有效性。累計制定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調查規范58項,其中,廣西地方標準13項,行業規范45項,覆蓋廣西水稻、玉米、果樹、甘蔗和蔬菜等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標準化的農作物病蟲監測調查技術提升了病蟲監測預警準確率,增強了服務農業生產能力水平。
推進病蟲監測預報規范化建設。崗位職責規范化。科學的規范化管理,是確保農作物病蟲監測網絡有序運轉、發揮功能的重要手段。廣西先后出版《廣西農作物病蟲測報技術規范手冊預測預報方法》和《廣西農作物主要病蟲測報技術》,制定廣西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崗位責任制,嚴格規范各級測報站技術職責和職能要求,促使廣西病蟲監測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監測調查規范化。廣西專業測報站和測報區域站堅持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密切監測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發生動態,嚴格觀測記載、信息交流、趨勢會商、情報發布和發報驗證等制度。近年來,廣西測報系統年均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1900多份,中長期和短期預報準確率分別達到90%和95%以上,各縣(市、區)的病蟲情報覆蓋100%鄉鎮和90%以上行政村,為制定病蟲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服務。
考評制度規范化。1989年開始實施測報業務技術考核,制定《廣西農作物病蟲測報業務技術考評辦法》,將廣西85個縣級專業測報站業務工作細分為6個大項13項具體指標,進行定性與定量業務技術考核,并根據測報業務技術考核分值評定等次,各級測報部門積極將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等掛鉤。測報業務技術考核實施30多年來,充分調動了基層測報技術人員積極性,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和濃厚氛圍,促進了廣西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的全面穩定發展。
推進病蟲監測預報信息化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和地理信息系統等逐步應用到農作物病蟲監測領域,特別是2017年農業農村部啟動新一輪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加快了病蟲監測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步伐。廣西農業植保部門抓住契機,依托項目開發運用病蟲信息調度指揮系統,加密布設田間監測站點,推廣應用物聯網自動蟲情信息采集系統、田間實時監測物聯網設備、害蟲性誘遠程實時監測設備和重大病害智能監測儀等智能化手段,大力推進病蟲監測預警信息化建設。截至目前,廣西累計建設自治區級病蟲疫情信息調度指揮平臺1個、縣級病蟲疫情信息化處理系統12個,在63個縣新建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和重大病蟲觀測場123個,廣西85個專業測報站建設田間監測點與重大病蟲觀測場覆蓋率達74.1%。現代化病蟲監測網絡進一步織牢織密,省級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和重大病蟲觀測場實現了由點到面突破,進一步提升了廣西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和植保防災減災水平,廣西農作物病蟲監測預報開始邁入信息化時代。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