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農業科技工作要圍繞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效益、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國際競爭力,重點組織實施“十大科技行動”,解決100項左右的重大農業關鍵技術。
實施作物良種科技行動,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優質高產作物新品種選育及其產業化為重點,加快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開發節本增效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促進種植業生產和產品標準化、布局區域化、經營產業化。
加強優質高產作物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種質資源,大力發展常規育種技術,加強高新技術育種研究與開發,大幅度提高育種技術水平。
加速優質、高產、專用作物新品種、新組合選育。針對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要,按照優化品種、優化品質、優化布局的原則,加快有利于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主要農產品基地建設的農作物新品種選育。
加強良種快速繁育技術開發,推動良種產業化。開發良種快速擴繁技術,建立完善良種檢測標準和技術體系,推動區域化、標準化、規?;挤N繁育體系建設,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提供符合市場需要的、豐富多樣的良種。
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綜合生產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土地生產率。研究開發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建立適應不同生態區的生產模式,大幅度提高我國土地生產力水平。
加快建立新型畜牧業規模養殖技術體系,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畜牧業。利用我國農區、草原和草山、草坡豐富的畜牧業資源,開發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高效低耗畜牧業養殖模式、技術體系和設備設施,大力發展草產業,促進畜牧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加快漁業科技進步,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大力加強淡水和海水養殖技術、海洋捕撈與水產品加工技術、灘涂綜合開發技術、漁業病害檢測和防治技術、健康養殖技術與設備設施、新型飼料技術的研究開發;培育名特優水產品新品種(系),加強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提高水域生產率,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
實施農產品加工科技行動,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增加農民收入。加速農產品加工業科技進步,推動加工原料基地建設,實現生產規?;⒓夹g裝備現代化,大幅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農產品附加值。培育區域性支柱產業,繼續建設好星火技術密集區,帶動農業產業升級。
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質量標準體系和監測、檢測技術體系。開發先進監測技術與設備,推動主要農產品監測、檢測網絡體系的技術升級,加速農產品加工質量監測、檢測技術體系與國際接軌。發展有機(綠色)食品等無公害產品,提高農產品與食品的安全性。
大力開發農產品加工儲運技術與設備。開發糧食、油料、果蔬、肉類、奶類等大宗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包裝技術與設備,發展農產品專儲、專運技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研究開發林產品高效利用技術,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
依靠科技,建立新型農產品加工業。采用“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引進良種,開發配套生產技術,推動標準化、規模化優質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大力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設備的研究開發,培育大宗農產品加工科技企業,開發國內外市場,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實施節水農業科技行動,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針對我國水資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費和水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高效用水技術與設備,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