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北京市密云區著力提高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質量,一大批農業領域優秀人才匯聚密云,他們在密云農村廣闊的天地里,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在農業產業興旺、組織強健有力、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不斷提供著人才與智力支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人才力量。同時,他們也心懷理想、心系群眾,在京郊大地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共富篇章。
回鄉創業做電商,幫助村民興產業
雖是初冬,北京潼玉華碩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里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合作社理事長毛鳳玉每天清晨都會來到包裝廠房內,與工人們一起仔細核對商品訂單、查看產品包裝情況、及時反饋客戶需求,對產品篩選、包裝、運輸各個環節精益求精。
“以前幫父母干活時,看到地里很多老人,他們跪在地上、趴在田間,用心呵護每一株秧苗。每到秋收時節,沿街叫賣自己種的菜、水果、雜糧,一天下來喊破嗓子也賣不上價錢。”毛鳳玉是土生土長的密云農村人,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地里干活的他,對密云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也切身體會到了農民勞作的不易。
起初,毛鳳玉在市區工作,經常為朋友、同事代購密云的農產品,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隨著代購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他萌生了回家創業,開設網店銷售農產品的想法。2013年3月,他注冊了第一家淘寶店,剛開始時與愛人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凌晨兩三點,各個環節親力親為,逐漸把客戶積累到1萬人左右。
2016年,毛鳳玉成立了北京潼玉華碩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吸納全區各鎮優質農產品進行銷售,種類從最初的20多種擴展到200多種。隨著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毛鳳玉將合作社搬到巨各莊鎮后焦家塢村蔬菜園區,結合當地“一村一品”發展戰略,將原味西紅柿打造為主銷產品,為村民拓展銷售渠道。2021年底,合作社電商銷售平臺固定客戶達8.5萬余人,復購率在85%以上,銷售額從2019年的2061萬元增長到3353萬元,直接帶動后焦家塢村及周邊種植戶340余戶。
今年9月,毛鳳玉帶領團隊參加第六屆北京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榮獲2022年北京市鄉村振興人才優秀創業項目獎勵。如今在密云區,以毛鳳玉為代表的電商人才們,已成為推進該區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支重要活躍力量。
扎根一線搞農技,潛心為農破難題
走進密云區河南寨鎮一處果蔬大棚,農戶正忙著給西紅柿秧掐尖,大棚內碩果累累。看著眼前的景象,密云區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賈東珍露出笑容。
“我是個地道的農民孩子,從小干農活兒,農民不僅辛苦,收入還非常低。我想通過所學的知識、技術幫助農民,讓農民不再那么辛苦,收入也能夠有所提高,讓農民致富。”1997年,賈東珍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從事農業推廣工作。自此,她扎根農業一線,見證了家鄉的農業向現代化轉變:從單一的農產品種植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從農業“單打獨斗”到農文旅融合,從靠天吃飯到靠“智”豐收,密云的現代農業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一名基層農業技術員,賈東珍廣泛調研,從實際出發解決農戶生產技術難題。她研發的果類蔬菜越冬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的運用,突破季節界限,解決正冬果菜不愛生長的難題。她還大力推廣開槽式無土栽培裝置,降低生產成本;推廣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提升蔬菜品質。
“賈技術員每月都來為我們培訓,幫助我們插秧、播種,傳授專業種植技術與病態物的管理方法。在她的幫助下,我們的產量、技術都有提高。”蔬菜種植戶張麗榮告訴記者。
賈東珍深知,技術創新才能帶來經濟發展。她與同事們一起在河南寨等7個鎮引進推廣424畝無土栽培種植模式。這些“試驗田”里產出的番茄、草莓、水培韭菜等都是她的心頭寶。
為實現密云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他們大力推廣“一村一品”種植模式,現已發展番茄、黃瓜等25個專業村。同時,賈東珍還積極推動節水降肥減藥技術應用,探索生態種菜模式。在密云全區90%的菜田推廣節水栽培、病蟲害生物防治,節水降肥減藥達到30%以上。
多年來,賈東珍與區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骨干一道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一種溫室循環式采暖爐”“開槽式無土栽培裝置”等3項專利;榮獲“2014年全國農科教推優秀推廣專家”榮譽稱號;“蔬菜大跨度下沉式日光溫室改造項目”“2018年原味番茄試驗示范項目”獲密云區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優秀創新成果獎,賈東珍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著人才力量。
當好支部帶頭人,領著鄉親共致富
套里村是水庫移民村,土地匱乏,過去人均幾分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然而過去5年間,這個小村莊發生了大變化,村民年人均收入3萬多元。村民腰包鼓了,干勁足了,凝聚力更強了,全村干群齊心協力,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如今,全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的幸福感滿滿。
“窮鄉村”變身“綠富美”,靠的是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走上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自2017年,何秀玲擔任套里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她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不斷創新推動村域經濟全面持續發展,真正讓農業成為農村的“增色帶”、農民的“增收地”。
為了帶著村民共同致富,何秀玲瞄準商機、開拓市場,把越來越多的農戶吸引到合作社中來,并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成立了田間學校,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授課,提高菜農的種植技術水平。
為解決銷售難的問題,何秀玲帶領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多方渠道與北京知名蔬菜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實行訂單式蔬菜種植。并依托多家電商企業簽訂供應合同,形成了“公司+電商+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產銷一體化。
“我們種植園區是520畝,村里有137棟日光溫室,年生產蔬菜300萬公斤,蔬菜產量總收入500萬元,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現代化裝備,已逐步打造為集采摘、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密云菜園套里標準示范園,我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何秀玲介紹。
田間指導、拓展市場、創建品牌,何秀玲始終在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道路上奔波著。提起這位村書記,村民紛紛夸贊說好。“我們村有個溫馨家園,每月給老年人理發、量血壓、測血糖,還有信息群,大事小情都互相幫助、互相解決,解決不了的大隊給解決,書記還親自上門服務,重陽節60歲以上老人也有福利。”對于現在的生活,村民于和平很是滿意。
對于套里村的未來發展,何秀玲思路充分,同時也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將自覺用行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好,將我們的蔬菜產業繼續做大,村里生活環境再提升、人居環境再整治,把我們村的民宿產業做大,讓每一個鄉親都別落下,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