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大石橋市通過提底氣、揚名氣、增財氣、聚人氣,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催生“煙火氣”,繪就沃野千里的“豐”景,先后獲評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重點縣、全省鄉村建設示范體系建設試點縣等殊榮。
集聚產業提底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石橋市全面統籌規劃、整體戰略布局,以產業助推全方位發展。立足農業產業和區域比較優勢,大石橋市謀劃并打造特色鮮明的“中東西”三個產業聚集區。
東部分別以湯池鎮、博洛鋪鎮為中心,建設果蔬批發產業聚集區,促進以南果梨為主原料的北魁生態果糧固態釀酒項目達產達效;推進以水果為主原料的龍山罐頭增產,加大果品、糧食原料轉化能力;依托東部山區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資源,重點發展建一鎮的黃丫口及千年古松旅游項目;全年投資2825萬元,營運老轎頂、紅峰村、周家鎮三道嶺水庫等多處休閑度假生態旅游景區。截至2021年底,大石橋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9家,休閑農業營業收入657萬元。
中部打造500畝畜禽產品加工集聚區,項目規劃總面積為1684畝,年均收入可實現158億元。
西部興建稻米生產加工現代產業園區。以“中國好糧油”示范縣為契機,充分發揮營口禾豐源米業、營口渤海米業、金橋糧食集團等15家重點龍頭企業作用,新上年產10萬噸留胚米等3條現代化稻米加工生產線,大米加工企業達到70余家,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帶動水稻產業全面發展,打出“營口大米”名片;培育高坎鎮成為魚米之鄉,助力高坎鎮上榜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高坎現代水產城獲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打造品牌揚名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大石橋市靠金字品牌闖世界,憑拳頭產品拼市場,全面實施品牌興農行動。
依托國家農技推廣補助縣項目、李杏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推廣項目、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重點縣項目和遼寧省水利廳產業升級項目等國家、省級項目,大石橋市整合資金、資源,全力推動品牌創建,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共培育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品牌5個、省級農產品品牌19個。
品牌立起來,名氣提起來。大石橋市委、市政府通過全媒體宣傳、全方位打造、全平臺推廣,舉辦大石橋市第三屆大紅袍李子豐收節,邀請省級媒體聯合“張同學”等網紅直播帶貨,推介營口大米等優質農副產品,將好品名牌“吆喝”出去,讓金字招牌綻放光芒。
科技興農,服務于民。大石橋市通過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因地制宜引進了省果品貯藏保鮮科技特派團、農產品質量服務科技特派團等資深專家團隊,優化果樹栽培模式,開展大紅袍李子品種審定工作,為優質、綠色發展保駕護航。同時,為持續鞏固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成果,大石橋市在強化安全日常監管工作外,推廣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截至目前,累計發證7.756萬張,帶證上市農產品131.7噸。
培育項目增財氣
鄉村振興,政策是保障,項目是支撐。唯有腳踏實地“立”項目、“養”項目,才能讓項目“留得住”“立住腳”。近年來,大石橋市立足項目為王理念,厚植科技化土壤,讓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強化產業項目管理,用準用好政策資金。2020年以來,大石橋市產業扶貧項目達131個,落實資金7026.69萬元。其中,2021年使用資金3172.67萬元,帶動3000余戶農村低收入人群增收,脫貧戶和監測戶達到產業全覆蓋,全市脫貧成果持續鞏固。2022年,預計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900余萬元,重點推動金橋糧食集團、水利集團項目,帶動1500余戶脫貧戶增收;投入4073萬元,推進高坎鎮產業強鎮項目建設,推薦4家龍頭企業申報省、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目前,大石橋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0家,市級龍頭企業25家。
美麗鄉村聚人氣
山明水凈夜來霜,無限深紅出淺黃。如今,走在大石橋市的鄉路上,處處是一派生態宜居的和諧圖景。近年來,大石橋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深化文明村鎮建設成果凸顯。大石橋市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到71%以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調整紅白理事會300余個,評理說事點實現全覆蓋。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加強。今年,打造省級美麗宜居村22個,完成41個村莊規劃編制,村級文化廣場覆蓋率達98%;共建農村公路111.1公里,總投資4551.2萬元;開展鎮村垃圾集中整治、“三堆”進院、“百村千樹”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完成改廁1596座,造林1400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石橋市將蓄厲奮發、篤行不怠,走好鄉村振興的每一步,深耕沃土、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