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在改造傳統農業、轉變生產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等方面意義重大。發展數字農業對于適應新形勢下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農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數字農業獲得快速發展,一批數字農業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實用數字農業技術產品得到開發,一批網絡化數字農業技術平臺先后建立。目前,已建成作物“四情”遠程監測系統、大田智能物聯網系統等多個信息化應用系統,并在大田生產、設施農業、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領域建立了30多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
在數字農業應用系統研發方面,先后構建了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生長發育模擬系統等重要涉農信息系統。在數字農業技術平臺建設方面,啟動了智能傳感器、精準農業等特色物聯網產業園建設,在濟源、新野、永城、浚縣、泌陽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了多個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精準化、集約化,很好發揮了數字農業節本增效重要作用,有力服務和支撐了地方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數字農業作為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新興學科,相關研究和技術推廣應用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研發與集成、使用標準等方面均需突破,相關技術推廣應用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高素質農業生產管理人才缺乏,數字農業科研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能力不足,數字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機械設備現代化程度低,數字農業設備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高、農業生產投入產出比低,數字農業技術智能化不夠、技術標準不相統一等,這些問題在數字農業發展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為此,我們應在以下幾方面作出積極嘗試:
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突出規劃引領,通過編制數字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制定數字農業工程各項任務,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總體框架和路線圖。強化政策引導,結合農業實際,研究出臺促進數字農業發展相關地方性政策法規和發展計劃,加大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政策和財政支持,為“數字農業”及其產業鏈條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對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在數字農業研究領域人才、成果、平臺等科技資源的整合,設立專項資金組織開展智慧農機聯合攻關,擴大智慧農機設備生產規模、增加市場投入量、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科技供需精準對接、產研互動、院地合作,破解數字農業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