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海洋、綠色的銀行、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走進綠色蔬菜專業村——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一棟棟建設標準的溫室大棚成方連片、鱗次櫛比,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棚內溫暖如春、滿目翠綠,一棵棵藤蔓攀長的蔬菜秧苗吐綠含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瓜菜清香……
棚膜產業已經逐步成為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突出亮點,變為確保全省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今年是吉林省實施“百萬畝棚室建設工程”的第一年,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放加以科技創新,農民發展棚膜產業的積極性顯著提升,棚膜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前三季度,蔬菜產量達到117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4.3%。全省新建棚室2.8萬畝、30畝以上規模園區53個。預計今冬全省地產棚室蔬菜自給率將提高到12%以上。
“現在這生活真是太好了。以前種玉米年收入不到5000元,改為發展蔬菜大棚后,5棟大棚收入13萬多元,過去想都不敢想。”談起現在的生活,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村民康國軍滿面笑容地對記者說,“現在全村都種大棚, 戶均3棟,占耕地總面積80%以上。村民們的腰包鼓了,人均收入能達到3萬元以上。”
為增強棚膜經濟發展的集聚效應,高家村在發展本村棚膜經濟的同時,輻射帶動周邊西平安村、楊家村等5個村的2355公頃土地,形成了梨樹鎮棚膜經濟產業園區,共建立大棚8335棟,主要種植九月青豆角、甜瓜、草莓、火龍果等30多類品種,農產品遠銷國內各大商超。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建設19棟采摘大棚,種植茄子、西紅柿、西甜瓜、食用菌、靈芝、榆黃蘑、木耳等20多個品種供游客采摘。
高家村的棚膜經濟發展,不過是吉林省數以千計的村產業發展的一個代表和縮影。
為推進設施園藝產業的快速發展,加大設施園藝建設力度,一年來,吉林省強化政策支持,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棚膜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全省“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農業農村、發改、商務、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為“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統籌推進各地棚膜經濟發展。各市(州)、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棚膜蔬菜生產、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
今年疫情期間,吉林省緊急啟動“菜籃子”工作運行機制,組建“菜籃子”工作專班,研判市場供給形勢,每天調度各地“菜籃子”生產情況,開通24小時“幫農解憂熱線”,實行層級化運行模式,重點協調解決受疫情影響導致的地產設施蔬菜生產資料種苗運輸受阻、蔬菜采收上市不暢、園區生產用工短缺等突出矛盾問題。同時,將本輪疫情防控期間各地“菜籃子”穩產保供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到第二期全省“菜籃子”市長考核中,壓實責任,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不積壓、不賣難。
在資金方面,不斷提高政策“紅利”。省級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按照“梯次提高補助比例”的辦法,重點支持30畝以上規模棚室園區建設,全省“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由原有的55家擴增到107家,地產蔬菜應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為有效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為引導鄉村農戶,全面提高棚室果蔬種植技能和生產水平,吉林省不斷加大宣傳指導服務工作力度,緊盯農事活動安排和農民生產最渴盼解決的問題,創新“短、平、快”服務指導模式,利用手機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現代網絡技術和電視廣播傳統傳媒手段,開辦“菜籃子”抗疫穩產農民夜校,邀請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等7位知名專家線上授課;創建“雙百共建”技術服務微信群,221位農業專家和蔬菜生產主體隨時在線答疑解惑;依托省電視臺“鄉村四季”欄目發布技術服務微視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快捷直通的“云上”培訓服務,累計培訓農民10.4萬人次。
來源:彩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