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技推廣總站獲悉,在今年市糧食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以下簡稱創新團隊)實施的“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中,示范片再生稻平均畝產204.6公斤,與全市再生稻平均畝產110.6公斤相比提高近一倍。
為優化栽培技術、提高再生稻產量,今年,創新團隊在墊江縣沙坪鎮紅旗村委托種植大戶建立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示范片1個,面積有500畝。
“示范片里,我們選用的是秈粳雜交優質稻品種甬優4949(國審稻20210094)。”創新團隊專家劉麗介紹,該品種于去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在長江上游地區推廣。作為秈稻、粳稻兩種亞型的雜交品種,在前期實驗中該品種就表現出高產且適宜機收的特性。
依托秈粳雜交稻高產生理特征,創新團隊還根據品種特性,配套集成了“早播培育壯秧+規范移栽適度增苗+配方施肥+科學管水+病蟲害綠色防控+中稻低樁機收”的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
據了解,今年全市再生稻蓄留面積共37.8萬畝,平均畝產為110.6公斤,其中人工蓄留再生稻平均畝產155.5公斤,機收蓄留再生稻平均畝產99.5公斤。“示范片機收蓄留再生稻較大面積增產100公斤以上,為再生稻適宜區中稻機收蓄留再生稻探明了技術路徑。明年,我們將擴大示范面積,在開州、永川、江津等生態適宜區多點示范,同時進一步推廣輕簡優化栽培技術,提高農戶發展積極性,推動再生稻蓄留面積擴大。”劉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