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節的麻陽苗族自治縣巖門鎮黃雙沖村,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千年古井“雙胞胎泉”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周邊農家樂生意火爆。然而,過去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古井四周損毀嚴重、周邊垃圾遍布,游客無人問津。這是該縣通過建立“黨建+群建”管理新模式,帶來鄉村新風貌的一個縮影。
“小網格發揮大能量,古井生‘錢景’。”黃雙沖村黨支部書記滿維和介紹,村里通過黨建引領、群建助力,走出一條產業發展與鄉村治理互融共生的新路子。網格里的黨員聯系10至15戶村民,發動大家每周五清理古井、小溪沿線,干凈整潔的環境激活了“泉水經濟”。
聚焦鄉村治理中的“堵點”“難點”,麻陽今年全面推行“黨建+群建”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劃分網格。在網格內建立“網格黨小組”,創建“村黨組織全領導、網格黨小組全發力、群團組織全協同、黨員干部全帶頭、群團理事全協助、村民群眾全參與”的網格化服務管理組織體系。
根據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等,麻陽將18個鄉鎮科學調整優化為933個三級網格,細分571個微網格,每個網格平均覆蓋約300至400名村民,由村“兩委”成員、黨員等擔任網格員,實行黨建、綜治、防疫、應急等“多網合一”。
“黨建+群建”網格化管理,帶來麻陽鄉村治理模式創新“百花齊放”:楠木橋村通過“黨建+群建+村規民約+幸福資金”治理鄉村,破解村組干部力量不足、鄉村治理精細化不夠問題;和平溪鄉推行“網格院落夜會”工作機制,利用農閑時間將政策在網格宣傳、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鄰里之間變得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