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平方米智能連棟溫室試投產
翠湖農業種植管理人員在智能溫室里給植株打杈 ■記者 史波濤/攝
“口感糯中帶沙,酸甜適口,品質好,產量高。”位于海淀上莊的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10萬平方米智能聯棟溫室首批定植的櫻桃番茄3月底已經進入成熟期。首農食品集團西郊農場旗下北京翠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旭摘下一串番茄介紹說。
作為市重點工程之一,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于2021年5月啟動建設,經過6個月的建設調試,2021年12月31日完成首批定植,試投產生產面積2.4公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完工、當年運營。
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示范項目
走進智能連棟溫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番茄秧,掛滿了一串串小番茄。這些番茄秧根植于距地面一米高的種植平臺上長方條狀的椰糠基質中,被牽引繩固定向上生長。最下邊的小番茄已經成熟,飽滿而鮮紅的果實散發出引人饞涎欲垂的魅力。
據了解,“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由智慧農業創新園、高效蔬菜工廠、設施農業集成創新工場三部分組成,是北京市高效設施農業發展計劃的第一個示范項目,園區占地面積約1000畝,包括研發創新基地、配套協作區和20萬平方米綠色示范工廠,以“生產+科研”兩種業態為主導,形成以設施農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示范模式,帶動區域農業科技化、標準化、優質化發展,同時對北京市農業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實現集成創新和產業驅動,成為立足海淀、服務北京、輻射全國的設施農業產研融合創新基地和智慧農業創新工場。
自2021年5月啟動,經過六個月的緊張施工,克服了夏季持續強降雨、燃氣管線規劃難、協調難、施工難等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一期10萬平方米溫室主體完工、各類栽培設施設備調整到位、鍋爐正式點火開始供暖,具備了種植條件。種植主栽品種為串收櫻桃番茄品種和粉果口感番茄品種,并開展了優新番茄品種的引進和篩選,引進新品種39個。
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種植管理規范,截至2022年3月24日,主栽串收櫻桃品種坐8穗果,第一穗果已成熟,第二穗果進入白熟期。“植株管理用工專業化,每個工人大概可以管理4畝地,達到普通生產設施勞動效率的2倍以上。”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說。
農業智慧化生產管理
“溫室頂部有兩層幕簾,一層是保溫幕簾,當室內溫度達到設定參數時,這層幕簾將自從開啟,從而達到保溫效果;另外一層是遮光幕簾,夏季日常強烈,超過設定參數自動開啟遮光。”李新旭介紹說,番茄植株的根部附近插著滴灌的導管,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定時開啟進行水肥一體滴灌。
據介紹,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集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設備和科學管理體系,打破土壤連作障礙、肥藥施用、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嚴重制約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瓶頸,通過光、溫、水、氣、肥等環境控制系統協同互促、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示范,將上述關鍵技術與農業投入品、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等技術集成為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并進行示范和推廣。
“所有的生產數據參數是在大數據基礎上不斷學習增進的,數值不斷調整,持續趨近于精準管控。”李新旭介紹說,通過智能調控、自動落蔓系統創新、水肥循環利用、品種優化等措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5%,提高產量3%;通過高透漫反射玻璃應用、拉幕系統優化等增加光照率7%;通過鋁合型結構優化、防疫系統優化,植株發病率降低50%。目前小番茄由20公斤/平米提高到22公斤/平米,大番茄由42公斤/平米提高到46公斤/平米。
項目國產化率達到80%
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綠色示范工廠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充分考量國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國產化率達到80%的比例,同時創新生產模式,策劃營銷方案,兼顧園區式發展規劃,有效降低建設和運行成本,提高銷售收入,投資回報期降由12年降至10年。
值得一提的是,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通過對園區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年固碳量可達2000噸。栽培基質采用環保材料,有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同時材料的再利用可提升效益。
據悉,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將農業技術、農業設備、智能化、網聯化的國產技術進行有機集成,并根據區域20年氣象數據,將溫室的設計模式、建設模式、生產模式進行創新,更符合該區域農業生產狀況。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效率,推動北京市現代農業發展。”李新旭介紹說,翠湖農業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借助綠色示范工廠項目集成的先進農業技術、智能控制系統及科技創新成果,形成一套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農業生產運營體系,積極推動其向基層農業產業發展力轉化,并將引領帶動農業企業形成發展中有創新,創新中有發展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文章來源:首都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