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秋高氣爽。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京西稻保護性種植區京西稻智慧農場內,一輛收割機在田地里忙碌著。走近一看,收割機上沒有人,兩塊平板電腦(PAD)就是“駕駛員”。隨著京西稻智慧農場開鐮,這里已實現了水稻耕、種、管、收全過程的無人作業,在科技的“加持”下,今年稻田畝產比往年增收了三成左右。
今年4月份,海淀區上莊鎮政府、中關村科學城聯合海淀區科技企業博創聯動科技有限公司,在上莊鎮打造占地405畝的京西稻智慧農場。經過半年多的建設,目前這片土地上已經建成了基于物聯網的作物精準種植系統、智慧農場數字化綜合管理云平臺、京西稻全過程質量追溯系統、智慧農場綜合運營指揮中心等。無人作業農機也覆蓋了水稻耕、種、管、收全過程,實現了對京西稻由傳統人工管控到遠程數字化智能管控的轉變。
“基于墑情、蟲情、氣候、苗情農田‘四情’檢測設備,能夠實現對農作物精準管護,通過對光溫水氣熱的綜合分析,水稻產量和品質都有了顯著提升,往年畝產約700斤,今年初步估算產量可達900斤至950斤,平均畝產增收約3成。”京西稻智慧農場技術負責人孫祥明介紹,通過智慧設施的建設以及無人農機的使用,405畝稻田的日常管理只需要1個人,而且還能解決傳統農場無法解決的農藝問題,畝均節約人工成本630元左右。
“就拿現場的智能收割機來說,可通過農場管理系統進行車輛遠程控制,我們用手機就能遠程啟動,自動規劃路徑,每秒能夠收割6公斤稻谷,每小時能夠收割水稻15畝,如果碰到極端天氣,還可以進行24小時跨晝夜作業。”孫祥明指著田地里忙碌的收割機說。
京西稻智慧農場是目前國內少數能夠實現作業流程少人化、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的尖端農業項目,正在逐步實現農作物由傳統人工管控到遠程無線智能管控的轉變,是北京首個以“技術+服務”三產融合為核心的智慧農場示范區。
科技范兒十足的京西稻智慧農場“示范基地”正逐步形成農業生產新場景。記者了解到,通過京西稻智慧農場的示范作用,該套技術已經開始在山東等地推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