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要求,注重規劃銜接,論證和編制“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戰略綱要(2021—2035)”。在農產品優勢產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所在縣(市),圍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農產品透明供應鏈、農業大數據智能服務等方向,推動智慧農業工程建設,顯現智慧農業發展成效。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瞄準農業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重點圍繞農業傳感器與信息采集系統、高端智能農機裝備、農業機器人、農業大數據與計算智能、農業模型與算法等短板技術及薄弱環節,布局并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建設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產業助推平臺,論證推進“智慧農業科技創新 2035”重大項目,切實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為行業用戶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軟硬件產品。可率先在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等重點區域以及一些現代農業基礎較好的城市,創建國家級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新技術驗證,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建議將農業物聯網成套設備、智能拖拉機配套測控終端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疇,適度提高智能化高端農機購置補貼標準。針對區域和產業的差異性,建立支持各類規模農戶應用數字技術的差異化補貼機制:為小規模農戶提供智能移動終端補貼與網絡接入費用減免;按照生產規模給予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以定額補貼或比例補貼,按照服務面積給予智能作業服務主體以托管服務補貼;針對生豬、奶牛、家禽養殖大縣實施智慧畜禽養殖試點補貼方案;以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為重點,針對大田糧食、露地蔬菜等智能動力設備和專用作業裝備,給予購置補貼與作業服務補貼;以設施蔬菜標準園、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為重點,探索農業物聯網成套設備與解決方案補貼辦法。
建議以縣(市)為單位,以“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宜居宜業”為目標,就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開展一體化設計和建設。將農業農村 “新基建”納入國家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縣域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農業農村“天、空、地”一體化觀測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生產基地、農村物流設施的數字化改造,試點開展 5G、互聯網協議第 6 版(IPv6)、窄帶物聯網等網絡協同應用。支持有條件的縣(市)打造“鄉村大腦”,統籌開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環境數字化治理、鄉村數字政務、鄉村數字治理等建設,實現農業農村數字化、智能化的普惠應用。
突出“產業為主、專項服務”的技術推廣理念,依托現有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農技員服務能力提升計劃。重點圍繞農業生產基地數字化標準化改造、智慧農業信息技術操作規程與工藝、農機智能裝備操控與管護、應用系統與平臺使用及后期維護等方向,開展智慧農業應用型人才專門培訓,快速形成人才規模優勢,集聚智慧農業建設的內生原動力,為智慧農業工程的應用推廣、成效發揮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