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在世界范圍內,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實施數字農業,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國國情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對其實踐經驗進行梳理,能夠為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一)利用數字技術助推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產業體系優化
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融入發達國家農業產業的各個領域,助推一二三產業間的跨界融合實踐不斷推陳出新,帶來了農業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和資源集聚效應,實現了農業產業體系的優化。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例,兩國將數字技術融入農業產業,拓寬和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農業產業體系優化。
實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依靠科技創新和龐大資金支持等加快數字技術研發,支撐融生產、加工、銷售終端為一體的全產業組織體系的構建,利用產業組織協作和專業化生產,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條升級改造;
二是利用數字信息平臺及時、準確、連續地獲取農產品價格和銷售等市場信息,并適應性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農產品銷售策略,實現農業生產、交易、服務環節的互通互融,減少農產品無效供給,保證農產品實現價值增值;
三是鼓勵科研單位、農業合作組織和私人企業研發“農業數字技術”,構建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推廣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與農業產業的有機銜接,確保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均使用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提升農業產業國際競爭力。通過這一系列實踐,美國僅憑占總人口比例不到1%的務農人員,發展為世界糧食出口第一大國,糧食出口量占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34%;加拿大則僅憑占國土面積16%的耕地,成為世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
(二)利用數字技術助推農業生產智能管控,實現農業生產體系重構
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不僅能有效促進生產主體間信息互通,還能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管控、精準運行和科學管理,促進農業生產能力的穩步提升。以法國、德國等西歐農業發達國家為例,兩國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管控,保障農業生產高效,實現了農業生產體系重構。
實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利用農業物聯網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精確化”生產,通過研發掌上農業管理、土壤探測技術、農田遙感監測等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建立農業生產“互聯網”,協助農戶完成智能噴水、精準撒藥、合理施肥等精細化操作,實現農業精準管控,合理調整農業生產布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二是各級政府機構成立農業信息收集部門,建立涵蓋農業生產領域的數字信息庫,將高新技術研發、市場咨詢、農業社會服務供給等信息服務納入其中,利用生產環節外包實現農產品標準化和專業化生產,拓寬農產品種植空間,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通過這一系列實踐,法國成為歐洲糧食生產第一大國和世界糧食出口第二大國;德國僅靠占總人口4%的農業從業人員實現了80%農產品的自給,成為歐盟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三)利用數字技術助推農業經營決策便捷化,實現農業經營體系高效化
數字技術帶來的信息完整性、決策科學性與資本集聚性,不僅能改變傳統經營要素的集約程度與配置關系,還能實現農業經營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智能化轉變,降低農業經營中的不確定風險。以日本、以色列為例,兩國將數字技術嵌入農業經營決策,有效提升了農業經營決策速度,保障了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實現了農業經營體系的高效化。
實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大力支持數字技術進入農業經營領域,搭建數字信息決策系統,依靠對海量數據的搜集與精準判別,實現經營主體的快速響應,提高決策實施靶向,保障農業經營體系高效運轉;
二是利用數字技術對農業情報和經營信息進行系統化整合,將農業前沿技術、市場變動等信息向農業經營主體實時公開,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數據信息的便捷性和數據信息的準確性,有效規避農業經營風險;
三是利用數字技術架構農業培訓平臺,建立農業經營人才多元培訓體系,開發多層次、廣覆蓋、高質量的遠程培訓課程,切實幫助農業經營人員“足不出戶”地提升經營知識水平和決策分析能力。通過這一系列實踐,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而且穩步提升了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以色列則僅以人均0.058公頃的耕地面積,實現了農產品95%以上的自給率,成為世界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在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作用逐漸凸顯,以數字技術為手段,推動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生產智能管控和經營決策便捷化,成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目前,中國農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變革期,借鑒國外農業高質量發展經驗,以“數字鄉村”建設為依托,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有利于提高中國農業競爭力,促進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