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農業項目中越來越重視“智慧農業”理念,將農業生產中的設施通過物聯網技術相連接,實現整個園區的可視化、可控化,將智能應用到園區生產的方方面面。“萬物互聯”時代,農業也變得越來越智能,農業物聯網也必將成為智慧農業的重要發展部分。
什么是農業物聯網
所謂農業物聯網就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具體地講就是運用各類傳感器、FRID、視覺采集終端等感知設備廣 泛地采集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物流等領域的現場信息通過建立數據傳輸和格式轉換方法,充分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 電信網和互聯網等多種現代信息傳輸通道實現農業信息的多尺度的可靠傳輸;最后將獲取的海量農業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并通過智能化操作終端實現農業的自動化生產、最優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統化物流、電子化交易。進而實現農業集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目標。
發展農業物聯網的意義
物聯網是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 農業物聯網是推動我國精細農業應用于實踐的重要驅動力。 農業物聯網是農業信息化應用優先發展的領域。 農業物聯網將成為未來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
發展農業物聯網的優勢
科學種植:通過傳感器數據分析可確定土壤適宜種植的作物品種,通過氣象環境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作物生長環境數據。
精準控制:通過部署的各種傳感器,系統迅速按照作物生長的要求對種植基地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進行調控。
提高效率:與傳統農業種植方式不同,物聯網農業種植方式基本實現系統自動化智能化和遠程化.比手工種植模式更精準更高效。
綠色農業:傳統農業很難將種植過程中的所有監測數據完整記錄下來,而物聯網農業可通過各種監控傳感器和網路系統將所有監控數據保留,便于農產品的追根溯源,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無公害化。
大田種植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據采集:分為地面和地下信息采集。地上信息使用溫濕度、光照、雨量、風速、風向、氣壓等傳感器采集地面氣象信息。當氣象信息超出正常值可及時采取措施,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地下信息采集使用土壤溫度、水分、水位、養分含量(N、P、K)、溶氧、PH值等信息監測,實現合理灌溉,杜絕水源浪費和大量灌溉導致的土壤養分流失。
智能控制: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機結合,通過土地數據可視化,直接控制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精準農業。
軟件平臺:農業物聯網軟件平臺不只是一個操作平臺,而是一個龐大的管理體系,大田種植監測預警系統通過GPRS傳輸方式將田間的數據傳輸到監控與預警中心,解決了空間與時間的難題。系統軟件平臺可將各個采集節點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以表格、曲線圖、柱狀圖的方式展現和存儲。方便用戶隨時查看和積累種植經驗。
設施農業物聯網
在溫室環境里,單棟溫室可利用物聯網技術,采用不同的傳感器節點和具有簡單執行機構的節點(風機、低壓電機、閥門等工作電流偏低的執行機構) 構成無線網絡來測量土壤濕度、土壤成分、pH 值、降水量、溫度、空氣濕度和氣壓、光照強度、CO2濃度等來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通過模型分析、自動調控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對于溫室成片的農業園區,通過接收無線傳感器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可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和分析處理,并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方式顯示給各個溫室的用戶,同時根據種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短信報警信息,實現溫室集約化、網絡化遠程管理。此外,物聯網技術可應用到溫室生產的不同階段,把不同階段植物的表現和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反饋到下一輪的生產中,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管理,獲得更優質的產品。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該系統是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和查詢平臺,根據農產品“一物一碼”標準,消費者可以通過短信、電話、POS機、網上查詢、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條形碼等查詢方式,準確了解農產品從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全過程的信息,選擇放心產品。
農業物聯網與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可以幫助生產者很方便地實現自動的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由上位機軟件系統、區域控制柜、分路控制器、變送器、數據采集終端組成。通過與供水系統有機結合,實現智能化控制。可實現智能化監測、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時間、施肥濃度以及供水量。變送器(土壤水分變送器、流量變送器等)將實時監測的灌溉狀況,當灌區土壤濕度達到預先設定的下限值時,電磁閥可以自動開啟,當監測的土壤含水量及液位達到預設的灌水定額后,可以自動關閉電磁閥系統。可根據時間段調度整個灌區電磁閥的輪流工作,并手動控制灌溉和采集墑情。整個系統可協調工作實施輪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實現節水、節電,減少勞動強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