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鏡頭,守護一方平安,讓治理包羅天地、亂象無處躲藏;一個平臺,匯聚所有信息,村中大事小事盡在掌握;一部手機,完成所有公共服務全流程辦理……隨著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渝北廣大鄉村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展現出一幅幅鄉村智治新圖景。
數字化賦能,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科技支撐,也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新的方法路徑。
近年來,渝北區把推動“鄉村智治”作為健全黨組織領導“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積極搶抓大數據智能化歷史機遇,依托仙桃國際大數據谷集成創新人才、智能技術、智能產業等優勢,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領域的智能化應用,積極探索基層數字化治理新模式賦能鄉村治理,有效破解了鄉村基層治理管理難、辦事難、互動難等薄弱環節。
如今的渝北,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已然開啟。
從“一網管”到“一網通”
三網構筑+融合互促,在線化織密織牢一張網
秋日暖陽,家住牛皇村禮朝屋基的唐仁碧老人坐在自家屋前養神,路旁向外凸出的攝像頭分外顯眼。“這是村里免費給我們裝的,管用!”說起這個攝像頭,唐仁碧臉上不禁綻開笑容,“有了這個攝像頭幫我‘看家’,東西放在外面不擔心;夜里攝像頭上還有燈照明,走夜路也不怕摔。”
唐仁碧是渝北興隆鎮鄉村治理數字化的受益者。如今,該鎮已實現了數字化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在全鎮范圍內全面推廣數字鄉村管理體系,各村的房前屋后、臨街商店、十字路口等區域布局281個攝像頭,形成了鄉村“小天網”。只需要打開數字鄉村管理系統,就能通過安裝到位的攝像頭,查看各區域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情況。
數字化的鄉村治理模式,需要每一個“毛細血管”的嚴格落實。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渝北從織密織牢一張保障網出發。
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渝北區把構筑鄉村智治“地網”“人網”“天網”作為鄉村智治的基礎性工程,加強系統謀劃和整體設計,已形成鄉村治理的“天羅地網”,讓治理包羅天地、亂象無處躲藏。
在科學劃分“地網”方面,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組或一定數量住戶(一般按200—300戶)為標準,渝北區將農村地區劃分為635個網格,全面構建覆蓋城鄉、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服務治理網格體系;在配齊建強“人網”方面,持續加大農村網格工作經費投入保障力度,近3年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配備網格員609名,各條塊下沉人員200余人,開展各類專業培訓1000余場次;在補強扎牢“圈群網”方面,則組建了三級微信群1501個,覆蓋人群15萬余戶。
除此之外,渝北區還以深入實施“智慧天眼”工程為載體,織密治理的“天網”。截至目前,全區已建設鄉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1.33萬個、多媒體顯示屏1500余塊,實現了農村地區全覆蓋布控、無盲區監控、全天候信息傳輸。
村在網中、戶在格中、人在其中,通過三網合一,這里形成了一張嚴密高效、富有張力的鄉村治理網,群眾安全感不斷上升的同時,鄉村治理的基礎也在不斷優化。
從“一元管”到“多元治”
信息互通+一體指揮,精準化筑強治理主陣地
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不僅讓基層服務居民更有溫度,也讓鄉村治理更高效。如今在渝北,大數據智能化進村,促進精細化管理,正在逐步改變以往“一張嘴、一支筆、兩條腿”,挨家挨戶上門溝通,覆蓋率、及時性都不太理想的問題。
“依托鄉村治理智慧化平臺,村干部點點手機和電腦可以隨時掌控全村情況,真是太方便了。”大盛鎮青龍村黨總支書記黃志說起鄉村治理數字化頻頻點贊。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村民楊三全。“前幾天,我在村里的路上發現有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影響周圍環境和道路出行,就通過APP上報至區里的鄉村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網,沒想到當天就收到了處置反饋。”他自豪地說,自從有了“信息網”,基層治理更精細、更智慧,人人都是鄉村建設的參與者。
看得見的變化背后,是更多看不見的數據在全區各部門、鎮街間悄然涌動,推動著訴求一“點”就通。
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渝北區整合農村天、地、人“三網”,利用互聯網集成數據,高標準建成鄉村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網。通過網格員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庫對接等方式,全面采集農村地區人口、房屋、特殊人群、基層組織等數據并深度融合,建成鄉村綜治基礎“數據池”。
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采集錄入11個鎮人、房等基礎數據66萬余條,聯通信訪、司法、教育、民政等46個行業部門和領域,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聯通”的全流程事件處置網絡,實現信息實時互通、事件閉環處置。
同時,依托視聯網系統,渝北區還搭建起覆蓋28個區級部門、22個鎮街、353個村居的全時空在線調度指揮的善治指揮鏈,借助網格員APP等集成終端,搭建起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多元配合、一體處置的可視化立體化指揮體系,為開展鄉村社會治理和服務管理提供全面、及時、精準的信息系統集成支撐。
打破信息孤島,讓數據流通,以數據支撐,這里為鄉村治理裝上“智慧大腦”,讓“智治”力量在鄉村治理中不斷釋放。
從“靠腿跑”到“線上忙”
多元模式+小微平臺,實時化服務群眾零距離
“鄉村治理數字化,跟我有什么關系?”木耳鎮金剛村村民戴生友以前總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他因為擴展自己的產業基地需要相關資料找到村里,村干部在鄉村數字治理信息系統上迅速調取相關數據,精準告訴其村里產業發展定位、支持政策、市場前景時,他才真切感受到鄉村治理數字化的“聰明”。
通過多方考慮,戴生友決定在流轉80畝土地的基礎上,擴展小龍蝦養殖基地,開辟鄉村旅游體驗業務。
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為了誰?渝北用具體實踐作答:以數字化賦能,讓更多農村居民在社會治理中找到獲得感。
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破解農村地域廣、人口多、管理壓力大,以及存在的“找人難”“信息傳遞難”“農民辦事難”等問題,渝北區探索鄉村數字治理“多元模式”和“小微平臺”,讓鄉村智慧治理更接“地氣”、服務群眾更加暖心。
通過建設“村村享”智慧治理平臺,渝北區整合基層黨建、扶貧、產業、鄉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數據,建立“村村享”綜合服務體系,解決了群眾辦事門難找、跑路遠、環節多、手續繁等突出問題,讓村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打通了服務群眾辦事、就業創業、生產生活等“最后一公里”;通過推廣“釘釘鄉村”數字治理平臺,整合便民服務、黨務服務、政務服務、公益服務、電商服務、勞務服務、鄉村教育服務等資源,實現讓“數據多跑路,服務零距離”。
同時,推行“積分制”治理模式,將農村環境整治、清潔維護、綠化管護、道路養護等納入積分管理,村民在線“隨手拍”曝光環境“臟亂差”、矛盾隱患等問題,通過“紅黑榜”在線監督,讓群眾共建共參與。
創新基層治理服務路徑,數字賦能下,渝北走出了一條符合時代特征、滿足人民期盼、體現渝北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在這里的鄉村治理領域正加快成為現實。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