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智慧農業一直是政策的寵兒。除了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智慧農業之外,各級部委、地方政府也大力推進智慧農業政策落地。
近些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數字化建設指南》(簡稱:建設指南)。該《建設指南》要求,力爭用3到5年,示范區數字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大數據應用場景豐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農業先行樣板。該文件還提到,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加快農業生產智慧轉型,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 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深度應用。
政策的利好,也激發了一大批企業加碼智慧農業賽道。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智慧農業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加,由2017年的1208家增至2020年的3396家,年均復合增長率41.1%。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新增智慧農業相關企業2638家,同比下降22.3%。
另外,隨著政策對智慧農業領域的大量傾斜,眾多投資人開始“上山下鄉”,試圖從中尋找新的增長機會。自2017年以來,智慧農業投融資事件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投融資金額呈現增長的趨勢。2021年中國智慧農業領域投融資事件21起,投融資金額13.39億元。預計2022年智慧農業投融資事件18起,投融資金額將達17.6億元。
2022年年初,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印發,文件指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數字鄉村與智慧農業。
然而,我國的智慧農業傳感器技術其實依舊處在初級階段,智慧農業應用滲透率還不到1%,不能夠完全地滿足智慧農業發展的各種需求,研發人員也是相對較少,對農業智能化、自動化的進一步還是有一定的阻礙。另外智慧農業傳感器也是處在初級階段,還是只能初步的監測環境要素,面對一些不可抗力的惡劣環境傳感器的穩定性跟實用性還是有所欠缺的。
雖然,智慧農業雖然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但是對于這方面來說,我國智慧農業傳感器的發展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一位資本大佬告訴農業行業觀察,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目前我國發展智慧農業還面臨著產業化和科技化、資本化程度較低的問題,破解之道的重點方向還在于產業與科技、資本的快速融合發展。
對此,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也認為,中國智慧農業起步晚,但是發展非常迅速,同時也受到國內資本的青睞,目前很多頭部資本都在看智慧農業的賽道。但是,智慧農業還需要突破自身格局,需要從技術和產品供應商,轉變成產業解決方案提供者,并且要結合新商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