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肉類、蔬菜、家禽、水產品等人均占有率居世界前列。然而,取得這一成就的成本很高。地下水資源和土壤消耗過多,農藥濫用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農業競爭力低,低端農產品嚴重滯銷。
智慧農業的優勢
智能農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智能農業通過構建集環境監測、作物模型分析、準確調整為一體的農業生產自動化系統和平臺,借助物聯網對不同農業生產對象進行精確操作,通過傳感設備檢測環境物理參數,實時動態監測土壤、大氣、水等生產環境條件,符合農業生產環境標準;根據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通過智能設備影響和控制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了農產品質量;通過智能設備實時準確地檢測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供需有效對接。
智能農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高效率。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農業生產經營者更方便靈活地掌握天氣變化數據、市場供求數據、作物生長數據,更準確地判斷作物生長需求;利用空間地理信息、遙感技術,提高田間糧食生產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評價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環境風險的能力,通過智能設備合理安排時間,提高農業生產組織水平,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智能農業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智能農業作為一種集保護生態、發展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模式,有助于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精細生產,實現農業節水、藥品、肥料,促進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借助互聯網和二維碼,建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有利于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準確獲取土壤、水分、水文等農業資源信息,實現農業環境綜合治理,促進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如今,在高科技農業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應該屬于智能農業。畢竟,智能農業涵蓋了廣泛的應用,包括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生物技術等。將這些技術整合應用于農業,成為智能農業,可以指導作物從選材到銷售。智能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參與作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通過水分、苗木、氣象監測,實現作物實時監測、遠程監測、靈活管理、自動報警、差異灌溉功能,成本低,完成大規模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業收入。
智能農業控制系統廣泛應用于蔬菜溫室、水產養殖、綠色公園、花卉養殖等領域,智能農業通過智能化、差異化和信息化,促進農業產業發展,使農業產業向綠色、高效、精細發展,大大提高農產品的安全和競爭力。因此,要做好規劃,突破技術關鍵,加強智能農業控制板的發展,促進智能農業的發展,實現智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