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號棚溫度不夠,開啟草簾,多進些陽光!”14日中午,九臺區卡倫鎮鄉情采摘園負責人周萍通過手機查看園區實時農情信息,及時做好調整,園區工作人員僅按了一個按鈕,大棚上的草簾就齊刷刷地打開,燦爛的陽光頓時灑滿整個大棚。“這個棚里種植的是油桃,對溫度要求比較苛刻,多虧園區通了農業物聯網專線,棚里的傳感器、環控系統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周萍說道。
就在幾年前,園區里手機通話都沒有信號,更別提農業物聯網了。據了解,由于個別鄉村位置較偏,光纖寬帶建設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田間地頭,溫室大棚要實現專線入戶阻力重重。“農村單獨拉一條光纖寬帶成本要根據距離計算,費用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對于農民來說,費用相當高。沒有線路還得鋪設線路,費工費時;就算有線路,一天也裝不上一戶,來回開車還得數個小時,收益比較低。”周萍曾經咨詢了幾家光纖寬帶運營商,得到的答復都是有困難。
2020年,長春市農業信息中心在九臺區、雙陽區規劃建設了農業物聯網應用平臺,光纖寬帶開始進入田間地頭。如今,全市已設有43處農田四情監測站,其中,水稻20處、玉米23處。
此外,還有5處農業園區100棟溫室智能監測點,20處畜牧養殖場60棟棚舍監測點。網絡鋪就的“信息高速路”,給鄉村帶來了實惠。一方面,對農作物生長過程重要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監控,實現遠程診斷、精準管理;另一方面,園區可以利用流暢的網絡進行直播帶貨、產品追溯等。
美麗鄉村建設,持續享受著互聯網釋放的數字紅利。將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延伸至縣、鄉、村,拓展系統在安防、社會治理、智慧交通、民生服務、生態建設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正在建設中的“農安長安”工程計劃投資1.69億元,新建大數據中心和縣、鄉、村三級指揮中心,接入攝像頭10000個以上,打造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走進“農安長安”工程統一管理平臺,大屏幕上不斷更新著數據信息。“這個平臺共有40個分系統、300個功能。”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具有應急預案、應急值守、信息直報、通知通告、視頻會議、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統計分析、深度研判等功能,可以為城市管理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和數據。
搭建起了平臺,如何實施精細化管理?“農安長安”工程研發了手機App指揮版、政務版、民生版,通過手機App可以完成移動執法、移動辦公、移動會議和惠民應用。在農安縣的22個鄉鎮,活躍著3000余名綜治協管員,他們每個人的手機上都裝有“農安長安”App,讓現代化、信息化的治安防控遍及各鄉鎮、村屯。
王力是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的青年,一有空閑時間,他就會打開手機,點擊田間課堂,學習農業知識。“現代農業和我們父輩那時的傳統農業不一樣了,所以我要多學習。”在雙陽區,像王力這樣的受益鄉村青年有兩萬余人。據了解,近年來,“長春市數字農業云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已完成農職教育課件發布系統和農業云文檔管理系統開發應用,制作發布智慧農業、農科講堂、科普知識、黨史學習教育等各類視頻課件367部,編輯整理了實用技術文檔、植物保護圖譜文檔,收集整理各類病蟲害、作物缺素典型高清圖片1000張。
長春市融媒體矩陣宣傳模式應用推廣效果突出,農民只要在手機端打開“長農信息”的“三微一站”,即可獲取相關農業知識解答及最新的農業信息播報。
數字化為長春市傳統農業插上了數字之翼、發展之翼、智能之翼,成為推動“三農”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