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動力支撐的提案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現答復摘要如下:
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頂層設計
“十四五”期間,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對全國農業科技工作進行深入研判、統籌考慮和系統謀劃。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編制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對突破關鍵領域重大科技問題、優化農業科技發展布局、重塑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作出全面部署,在攻關、推廣、平臺、人才和改革等方面作出系列頂層設計,引領帶動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持續提高。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聚焦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農機裝備“一個支撐”,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點及產業發展升級痛點,持續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科技解決方案。
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
長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1%,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源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作物基因組學等基礎研究世界領先,開創了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發現并克隆了抗赤霉病、抗稻瘟病等一批具有重要育種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培育了以超級稻、節水抗旱小麥為代表的戰略性新品種,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達到45%。
二是成果轉化加快推進。系列關鍵技術突破有力支撐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快速提升,200馬力級拖拉機實現量產,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創新累計推廣面積1億多畝,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9%。
三是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良種良法技術推廣等。目前,全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7萬多個,近50萬名基層農技人員常年扎根于農業生產一線,在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控、防災減災等關鍵環節和關鍵農時的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組織遴選推介150個全國星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100個全國星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探索科技服務產業發展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是農業科技人才支撐體系持續鞏固。不斷加大對農業領域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農業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骨干及創新團隊。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培育高素質農民超過700萬人次,涌現出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聚焦基礎前沿、瞄準關鍵核心、破解產業堵點、釋放創新活力,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效能,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關于加強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扶持力度
近年來,我部持續強化對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支持,推動糧食主產區、產業帶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研發創新和成果應用。
一是統籌相關科研項目資源。通過國家科技任務等渠道,提升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中優勢地方農業科研單位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產業科技創新團隊。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地方區域科技創新工作。通過科技能力條件建設專項,支持地方科研院所建設實驗室、長期定位觀測站等,強化農業科技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二是強化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2007年,聯合財政部啟動建設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中藥材、生豬等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專家重點在遺傳改良、栽培與養殖、病蟲草害及動物疫病防控、加工、機械裝備、產業經濟等全產業鏈各關鍵環節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范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三是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要求,出臺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推動相關資金項目傾斜支持,優先支持建設“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農田,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綜合生產能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對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支持力度,加強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給,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研、推廣與培訓三大體系融合貫通,有力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