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海淀的一棟玻璃溫室里,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掛滿了密密匝匝的果實,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番茄森林”。
這是北京首個在基本農田上建設的智慧設施農業試點——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2021年5月啟動建設,是2021年北京市“3個100”重點工程之一,經過半年的緊張建設調試,于2021年底完成首批番茄的定植,實現當年建設、當年完工、當年運營。
走進溫室,空間格外寬敞,東西長500余米,南北寬185米,頂部脊高超8米,占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是目前京津冀地區單體最大的溫室。工人操控著軌道作業車穿梭于一排排番茄間,工人站立的平臺可自動升降,一串串飽滿、鮮紅的小番茄自茂盛的藤蔓垂下,個頭均勻,果實密集。
往地面看,這些番茄秧根植于長方條狀的椰糠“土壤”中,順著牽引繩固定向上生長。溫室內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管線和傳感器,它們精準控制著番茄生長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環境條件,以及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滴灌。這些科技手段的集成應用,使得番茄一年的生長期長達10個月;產量達到700噸,是同等面積普通大棚番茄產量的3倍以上。
“高效設施農業產出的番茄坐果穗數及總果數遠超普通設施農業。目前還是試驗種植期,會不斷進行軟硬件設備的調試,所有生產數據都將為之后的大面積種植打下扎實的基礎。”西郊農場旗下北京翠湖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李新旭介紹,溫室未來的單位面積產量將比傳統設施高4倍至5倍。這處占地千畝的園區還將繼續建設研發創新基地、配套協作區和兩個單體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集生產與科研于一身。
實際上,海淀區的智慧農業創新工場,是北京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縮影。平谷區峪口鎮打造的智慧果園,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遙感等新興技術,開溝、除草、打藥、采收全程機械化,通過電子眼、機械手、智慧腦呵護大桃成長。同時大力發展“互聯網﹢大桃”,使得北京市民和天南海北的人都能第一時間品嘗到平谷鮮桃。“智慧”賦能,不僅有效提升大桃的品牌價值、促進農民增收,還持續改良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了文化休閑的好去處。
不僅有智慧果園、智慧菜園,還有智慧畜禽畜牧、智慧水產……如今,北京通過建成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園區,以點帶面地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去年,北京啟動了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工作。在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今明兩年,北京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總規模將達到2500畝。到2025年,全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面積將達到5000畝。
數字技術與農業的加速融合,為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演進,智慧農業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