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是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其萌發于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才形成的發達農業。
所謂發達,其主要特征是廣泛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由順應自然變為自覺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憑借傳統經驗變為依靠科學,成為科學化的農業,使其建立在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科學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把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物質和能量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以換取大量農產品,成為工業化的農業;農業生產走上了區域化、專業化的道路,由自然經濟變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成為商品化、社會化的農業。
那么,了解了現代農業的意義,作為深耕在該領域的農人,就應當學習和借鑒一下跑在世界前列的現代農業新模式,看看那些農業翹楚到底怎么樣?
美國
美國農業采取的是大農場模式。美國人口密度不大,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到全國總人口的2%,卻滿足3億美國人的食物需求,并且成為了全球谷物出口大國,足以見他們的效率較高。
美國的現代化大型農場里,1個農民耕作百余公頃土地,他們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他們的農業單品覆蓋區域廣,通常一個縣乃至一個州栽種一種,其他州栽種另一種,然后按照需求全國調配。
日本
日本的農業又稱旅游農業、觀光農業,農業都達到可以觀光的程度了,精細化程度可想而知。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只種草莓,種番茄的只種番茄,種鮮花的只種鮮花。大部分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出的農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
這些農產品到市場上,不會帶著泥巴,全部會精心包裝好,再拿去售賣,擺放在貨架上整齊劃一。美國和日本,農業發展得好,完全是趕上了現代農業的早班車,運用機械等工具取了巧,但也不得不說一句,凡事確實要趁早,農業也一樣。
德國
德國的農業采取的是數字農業的模式,生產效率極高。德國本就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由此帶動農業快速轉型。德國的農業早期是機械農業,但后來無法滿足德國本國制定的一個農民養活三百個德國人的目標,只好挖掘新的模式——數字農業。
在德國,想要成為農民有門檻,素質要求較高,需要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特殊崗位還需要去國外進修。因為數字農業不僅僅是下地干活,還需要了解和掌握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
荷蘭
荷蘭農業是高科技農業的典范,發家是在20世紀50年代,花費了50多年,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農業模式。荷蘭國土面積為重慶市的一半,出口到各國的農產品卻數量龐大。他們利用玻璃溫室,全面自動化控制,加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其作物非常高產且高品質,值得讓人研究。
以色列
以色列的精準農業模式全世界聞名,當地農業非常發達,農民人均年收入1.8萬美元,1個農業人口可養活90~100人,而且農民對補貼依賴程度很低。以色列缺水,農業是被逼無奈“精細”,但在被逼無奈之下,卻鍛造了一個農業奇跡。
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上進行作業,其他國家因為水壓的問題,目前只能實現在平地上澆灌。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是日本3倍、中國12倍、美國的60%(含季節性農場工人),基本上還沒有國家敢否定以色列的農業。
法國
法國的農業為合作社服務模式,在該模式下,法國的休閑農業大獲成功。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優越,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
如今,農業合作社已經融入到法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鏈接起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流通、農業技術與農業機械推廣、農村社會化服務、農業教育與培訓、農業信貸與農業保險以及農民社會保險多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