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賓川,生機盎然。在距縣城10公里左右的金牛鎮羅官村委會蔡甸村葡萄種植基地,一串串葡萄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奪目,顆顆飽滿、粒粒飄香。
“我們村共有54戶254人,2016年葡萄產值達到2000多萬,2020年突破了3000萬元,種植戶每年都能分到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紅利。”蔡甸村干部楊林勇告訴記者,蔡甸村近10年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蔡甸村原本是一個十年九旱、地瘠民貧的貧困村,附近村子曾流傳著“嫁姑娘不嫁蔡甸村”的說法。如今,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蔡甸村的蛻變,得益于多年來持續不斷優化種植模式和調整產業結構。
2006年以前,蔡甸村主要種植水稻、烤煙、玉米等傳統作物,由于耕地貧瘠、缺少灌溉用水,農作物收成不好,村民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難。2006年,村里幾戶村民開始引進種植葡萄,但都是零星種植,始終沒能形成規模效應。
2014年,蔡甸村黨支部書記、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宏源合作社)理事長鐵余斌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后,動員5位合伙人以每年每畝700元的價格承包了連片的65畝土地,成立了蔡甸村第一個紅提葡萄種植基地。經過一年的土壤改良,2015年,基地開始種植葡萄。葡萄掛果后,基地的效益開始顯現,2016年銷售額達180多萬元。在鐵余斌等人的動員下,同年,蔡甸村18戶農戶以58.56畝耕地和117.12萬元配套改造費入股,建立了以“黨支部+合作社+合作農場+農戶”為合作模式的合作農場,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生產技術和運營管理支持,村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此后兩年,合作農場銷售額不斷攀升。2018年,合作農場銷售額達320多萬元,入股村民每畝分紅達到了2萬元。在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周邊的農戶紛紛加入合作社。截至2021年年底,在蔡甸村,除了幾戶耕地較遠、較為零散的農戶外,其余農戶均加入了合作社,覆蓋率超過了90%。此外,看到加入合作社的“錢”景,周邊村子也有很多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社員每年每畝的分紅都穩定在2萬元左右。
“如今的蔡甸村村民,土地入股合作社可獲得分紅,到農場務工可領取勞動報酬,一些村民還利用從合作社學到的技術,在家里的‘自留地’種植葡萄,效益同樣可觀。跟著合作社種植葡萄真正讓大家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楊林勇告訴記者,現在村里人都“不差錢”,絕大多數村民都搬遷到了離原來村子幾里外的“新村”,那里地勢更平坦、交通更方便,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房、買了轎車。目前,蔡甸村還開辟了村后的荒山種植軟籽石榴、釀酒葡萄等經濟林果,并投資建設冷鏈物流、農民技術培訓中心、果汁果酒生產線等,不斷延伸農副產品產業鏈條,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為鄉村振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在成功帶動村民致富的同時,宏源合作社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社員數量從成立之初的15戶發展到現在的1272戶,社員種植的葡萄面積達10000多畝。2019年至2021年,宏源合作社連續3年入圍全國農民合作社500強排行榜前100名榜單。
蔡甸村的美麗“蛻變”只是賓川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賓川縣依托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以葡萄、柑桔為重點的水果32.6萬畝,培育農業產業化省、州級重點龍頭企業15個,認定家庭農場161戶、現代農業莊園26個。全縣規劃建設1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1個精品示范村、81個美麗村莊,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2021年,全縣90個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實現總收入1245.14萬元。下一步工作中,賓川縣將緊扣“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定位,聚焦“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抓牢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抓實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抓實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抓實鄉村振興示范建設,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來源:云南網-大理日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