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海淀區上莊鎮西馬坊村京西稻田上空,無人機低飛而過,4項最新國家級綠色防控技術在北京首次使用,助力北京市無人機防治京西稻、玉米病蟲害提質增效。
作為“京西稻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創建基地”,海淀區上莊鎮域有1400多畝京西稻種植面積。現在正是針對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主要病蟲害進行飛防的好時機,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啟動了無人機防治水稻病蟲害工作。
海淀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鄭禾介紹,此次海淀區無人機防治水稻、玉米病蟲害,在北京市首次采用了4項國家級綠色防控技術。
比如針對螟蛾類害蟲,以往的防治主要針對幼蟲,而此次采用的生物食誘劑誘殺技術,則通過提取多種植物中的單糖、多糖和植物酸,混配成具有吸引和促進成蟲取食的物質,并將其包裹在高分子緩釋載體中,能夠在田間持續高濃度釋放引誘物質,能夠“集中誘殺”成蟲。
“一般每誘殺一頭雌性成蟲,可平均減少300至500頭幼蟲。生物食誘劑不含有任何農藥成分,不接觸農作物,無農藥殘留,不污染水源和土壤。”鄭禾介紹,目前能夠成熟應用的生物食誘劑已經覆蓋了蠅食誘劑、夜蛾類食誘劑、螟蛾食誘劑和薊馬食誘劑等,可以說是蟲害防治領域一項革命性的新技術,極大提高了對水稻害蟲的防治效果,大幅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此次應用的國家級技術還包括害蟲信息素協同農藥增效技術和多種赤眼蜂混合釋放技術。將害蟲信息素作為農藥使用的助劑,跟農藥一起噴施后,可以增加害蟲與農藥的接觸,從而增加防效。用特殊結構的釋放器配合,兩個類型的赤眼蜂蜂球用細線鏈接,降落時有極大概率懸掛在作物上,可以避免雨水天氣影響,提升赤眼蜂的孵化效率,兩種赤眼蜂孵化后寄生習性有互補,增強了對害蟲的防治效果。
未來幾天,玉米病蟲害飛防工作也將如期開展。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梅向東介紹,此次海淀首次使用了該所研制的新型緩釋顆粒劑與無人機撒施技術防治玉米病蟲害,通過無人機將生物農藥顆粒劑撒施滾落到玉米喇叭口中,從而能夠極大地增加持效期,保護玉米在此時期不受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甜菜夜蛾、粘蟲等遷飛性害蟲危害,與傳統化學農藥噴霧相比,防護效果至少提高36%。
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向敬陽介紹,自2018年植保無人機首飛以來,海淀區已連續4年利用無人機和植保新技術相結合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此次4項最新的國家級綠色防控技術在海淀區乃至北京市都是首次使用,海淀區將進一步宣傳推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的應用與示范,為助力科技農業發展、農藥減量貢獻海淀力量,為穩產保供夯實科技基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