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趙春江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指出,屬于農業的數字革命已經進入新時代,把握機遇,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將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趙春江在論壇上指出,截至2021年,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但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同時,仍面臨不少挑戰。趙春江談道,這其中包括資源利用率的問題,目前我國氮肥的有效利用率達40%左右,和發達國家的6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時,“大國小農”的基本特點,也導致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不及歐盟國家。此外,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機械化率不高,都讓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
“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造成了巨大的挑戰。這種背景下我們必須找到一種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趙春江說,隨著數字技術進入社會,屬于農業的數字革命進入了新的時代,“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個機遇,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
那么,什么是適合我國發展智慧農業的戰略和思路?這條路又該如何走呢?會上,趙春江表示,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首先當是通過計算技術提高人對農業整個生命系統的把控能力。第二,通過機械化技術,而且是高端的智能化機械化技術來實現“換人”。第三,是要想辦法替代進口。“使我們的生產逐步走向智能化、服務化、網絡化,這是中國智慧農業的發展目標。”
趙春江談道,黨和國家高度關注農業,除了生物技術外,在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上也給予了很多支持。在實踐中,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這也體現了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作為一個數字底盤技術在農業中的重要作用,覆蓋到了從種到收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