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95%,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增加的貢獻率超過6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業科技已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勁引擎。10年間,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已從世界第二方陣邁入第一方陣,處于發展中國家領先地位。
盛夏時節,藍莓、楊梅讓人垂涎。近年來,特色漿果產業年均增速達30%,成為重要的鄉村特色產業。但是,由于漿果采后保鮮難度大,損失率高達40%至50%,且在加工過程中品質易劣變,營養流失大,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郜海燕團隊研創了特色漿果高品質保鮮與加工關鍵技術,使得腐爛率降低50%。這項成果在去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今年以來,成果加快應用于主產區和漿果加工企業,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農業不加工,到頭一場空”。過去,受制于加工技術,農產品加工普遍同質化,精深加工不足,加工轉化率低。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說,針對加工的科技短板,全國300多家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成立了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農產品綠色加工技術體系,開發形成了4大類、22個中類、57個小類共計數萬種食品。加工技術在全程冷鏈、精深加工、營養健康等領域快速發展,推動了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提升。上半年,全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
科技引領農業邁向設施高效,讓“菜籃子”生產打破了季節和地理限制。近年來,我國農業設施向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加快發展,高光效低能耗LED植物工廠在北京、廣東、山東等地推開;立體高效密閉式畜禽養殖環境控制技術進展加快;集裝箱生態養魚、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等綠色模式逐步優化。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設施農業第一大國,設施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例達44%,保障了周年供應。
隨著農機農藝和信息技術融合,智能農業裝備加速應用,自動駕駛、農業機器人和無人農場異軍突起。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甲云介紹,目前,我國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北斗衛星導航自動駕駛播種每千米垂直誤差小于3厘米,無人機植保提升作業效率超過60倍。在智能農機、無人機植保服務、農業物聯網和農業大數據等領域,我國占全球產值比重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