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農業。未來中國農業要實現根本轉型,也必須重新認識和定義農業。不能簡單地將農業定義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服務者和居于從屬地位的產業。農業生產是以土地為載體,與有生命的動植物打交道的完整的自然再生產過程。只要是與土地結合、與有生命的動植物打交道、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再生產過程和創造過程,都是農業的范疇。對農業內涵的拓展,可以為未來鄉村的空間發展和經濟活動的多樣化打下基礎,促進農業功能從單一的糧食農業向健康、特色、生態、休閑、文化、歷史、教育等方向發展,成為多功能、復合型的農業。
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需要重新界定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應告別以農業占GDP的份額來看待農業重要程度的傳統,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應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業產出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就是對基本民生的基礎保障;二是農業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在相當長時期不會減弱,農業提供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將不斷增強;三是農業的功能將不斷延伸,從生產向生活和生態功能不斷擴展,對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四是農業供給質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舉足輕重,農業供給實現從低復雜度向高復雜度的轉變,是農業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需要為農業轉型提供進一步的制度供給。堅定不移地推進農地三權分置改革,明確農地集體所有權,保障集體成員農地承包權,賦予耕作者穩定的農地經營權,建立現代農業發展的農地權利基礎;建立現代農業經營制度,提升農戶人力資本和農業經營能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契約結構,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服務規模化、區域產業規模化、市場專業化為紐帶,促進農業分工效率的提高,探索農業規模報酬實現方式。
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需要通過農業工業化提高農業的回報率。農業轉型突圍的關鍵,是找到鄉村產業突圍的出路,建立強大的農業。筆者認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唯一路徑是農業工業化,其本質在于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以及生產要素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由此帶來農業產業生產效率提高,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其要義是,通過土地配置制度改革、資本下鄉、城鄉人力對流和鄉村資源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使農業從業者的收入不再低于城市其他行業、甚至更高,促進農業多功能化和農業產業的融合與裂變,探索農業工業化的路徑,迎接農業產業革命的到來。
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需要通過城鄉融合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鄉村活,農業才能強。城鄉融合是鄉村活化和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其路徑是要促進城鄉之間從“通”到“融”再到“合”。“通”即把阻隔城鄉之間的“墻”拆掉,拔除制約鄉村活力與農業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壁壘;“融”就是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既包括鄉村要素向城市的流動,也包括城市要素回到鄉村;“合”就是城市和鄉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彼此需要,城鄉兩個文明共生。城鄉融合的目標是,兩個空間各司其職,城市有城市的功能,鄉村有鄉村的功能。體制創新是實現城鄉融合的關鍵,核心在于城市向鄉村開放,鄉村向城市開放。